ID: 23786411

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466778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1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课件,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8年冬,山东莱阳农民唐和恩带领村里的小车队,为前线解放军运送物资。临行前,他携带一根小竹竿当拄棍。每到一地,就把地名刻在竹竿上。最后统计下来,他经过山东、江苏、安徽3个省88个城镇村庄,行程2500多千米。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唐和恩刻有沿途地名的小竹竿 广大农民为何踊跃支援解放军 这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怎样的关系 解放区土地改革 背景: 抗战胜利后,为充分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决定把原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纲领性文件: 颁布: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内容: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乡村全部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 随后,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材料研读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 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阅读材料,说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实行土地改革。 提示:当时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地主和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只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这种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结果: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工作和斗争,解放区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农具、耕畜、房屋等。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翻身农民在分得的土地上插界标 解放区土地改革,使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意义: ▼ ? 想一想 解放区土地改革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相关史事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依靠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国民党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垄断经济,挤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国民党政府还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国统区人民在饥饿中挣扎。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背景:经过一年的战争,国民党军队主力深陷陕北和山东解放区。中共中央抓住机遇,决定挺进中原,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 概况: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影响: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 200 多万人,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形势图 学史崇德 1948 年 5 月,在解放河北隆化战斗中,共产党员董存瑞 (1929-1948) 率全班连续炸掉 4 座炮楼、5 座堡。部队发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