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节 电现象 第三章 简单电路 学习目标 01 02 03 04 物理观念 ①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②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③知道验电器的作用;④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规定。 科学思维 ①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与观察,知道电荷的种类及带电的实质;②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科学探究 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实验探究及讨论活动,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激发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踏实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②知道电荷的定问移动形成电流。 教学重点 ①摩擦起电的实质; ②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教学难点 课堂导入 令人震撼的闪电画面 电可以存在于手电筒中,也可以像闪电那样神秘。电使我们的房间充满光明,使计算机能够工作…… 什么是电呢? 探究新知一 静电现象 将球在头发上摩擦一下后,在靠近碎纸屑会发生什么现象...... 摩擦后的气球可以吸引碎纸屑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摩擦后的气球带了电 演示实验 探究新知一 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 1. 电荷: 物体经摩擦后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富兰克林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表示; ②负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用“-”表示。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学习任务一】正电荷和负电荷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的秋冬季我们经常会遇到静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B.梳头发时,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是因为头发和梳子带同种电荷 C.摩擦起电实际上就是物体摩擦后创造了新的电荷 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A.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A正确; B.梳头发时,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是因为头发和梳子带异种电荷,故B错误; C.摩擦起电实际上电子的转移,故C错误; 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D错误; 故选:A。 A 探究新知一 静电现象 探究新知一 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摩擦起电 开车门被电 梳子吸引头发 脱毛衣听见啪啪声 3.摩擦起电 ①定义: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称为摩擦起电。 摩擦后的物体为什么能带电呢 直到人们弄清了原子结构的秘密后才对静电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 探究新知一 静电现象 ②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中性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带正电 核外电子 原子核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时,原子不显电性。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 常用符号e表示最小电荷量(e=1.6×10-19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探究新知一 静电现象 ③摩擦起电实质 当两物体摩擦时 失去电子 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得到电子 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电荷转移 探究新知一 静电现象 丝绸 玻璃棒 从这个现察来看,玻璃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要弱于丝绸中的原于核。 玻璃棒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丝绸得到电子的物体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探究新知一 静电现象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 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束缚能力强 的得到电子 束缚能力弱 的失去电子 带负电荷 带正电荷 【学习任务二】摩擦起电的实质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两者都带了电,在摩擦过程中( ) A.橡胶棒失去电子,毛皮得到电子 B.橡胶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