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1.《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 2.《采桑子》中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愈显西湖之幽静的句子是: 。 3.《相见欢》中表现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句子是: ? 4.《如梦令》中抒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 ;词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句子是: 。 5.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有豪放和 两大流派,前者的代表人物是 和辛弃疾,后者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和 。 6.欧阳修,字永叔,号 、六一居士,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 、苏洵、苏辙、苏轼、 、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7.作者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8.“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1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2.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13.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棹”二字委婉写出轻舟的缓慢,暗示词人游览西湖时的从容自得。 B.上片分别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描绘出西湖的无限美好的风光。 C.下片动静结合,表现了词人追求自由自在、闲情逸致的生活态度。 D.全词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描绘了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明快的秋日美景。 15.下列四个选项中,与本词的词牌名相同的一项是( ) A.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B.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C.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7.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D.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18.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19.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20.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四)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1.《如梦令》这首词中,表现作者心底欢愉的词语是“ ”,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 ”和“ ”。 22.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