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6774

2.5 认识感觉器官 表格式教案 科学粤教粤科版(2024)二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237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认识,感觉器官,格式,教案,科学,教粤科
  • cover
粤教粤科版(2024)科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课题 2.5认识感觉器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准确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明确其各自的功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 温度觉 )。 2.理解感觉器官是人类感知世界的 “窗口”,初步认识不同器官的协同作用。 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体验和对比,归纳感觉器官的功能特点,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能从生活现象中提炼科学问题(如 “为什么捏鼻后尝不出味道?” ),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践: 1.学会用 观察法、体验法 探究感觉器官的功能,规范记录实验现象和感受。 2.能独立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如 “捏鼻 vs 不捏鼻尝味道” ),验证猜想。 态度责任: 1树立 爱护感觉器官 的意识,养成保护眼、耳、鼻等器官的良好习惯。 2.体会感觉器官对生活的重要性,激发探索人体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眼、耳、鼻、舌、皮肤的名称及核心功能。 2.掌握 “观察 + 体验” 的探究方法,清晰表达实验发现。 难点: 1.理解感觉器官的协同作用(如吃水果时,眼、鼻、舌、皮肤共同工作 )。 2.准确区分 “触觉” 和 “温度觉”(如皮肤对软硬、冷热的感知差异 )。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 1.情境提问: “早上吃面包时,怎么知道面包是黄色的?咬一口怎么判断是甜的?” “走路时,怎么知道脚下是草地还是石头?” 2.引出课题:这些神奇的 “感知能力”,都来自我们身体的 感觉器官!今天一起认识它们。 课 程 学 习 二、探索 (一)活动 1:认识 “眼”——— 视觉的秘密 实验设计:观察颜色与形状 材料:红、黄、蓝彩色卡片,黑白图形卡(三角形、圆形 )。 步骤: 学生闭眼,教师举卡片在前方 30 厘米处,喊 “睁眼!” 后,学生快速观察并说出 颜色、形状。 重复 3 次,更换不同卡片,记录回答正确率。 现象:学生能准确说出 “红色卡片”“三角形图形”。 结论:眼能感知物体的颜色、形状,帮助我们 “看” 世界。 注意事项: 避免阳光直射卡片(防止反光看不清 ); 观察时间不宜过长(保护眼睛 )。 (二)活动 2:认识 “耳”——— 听觉的奥秘 实验设计:辨别不同声音 材料:提前录制的声音素材(鸟鸣、流水、鼓声 ),隔音耳罩(可选 )。 步骤: 播放声音,学生闭眼倾听,说出 “听到的声音类型”。 对比 “戴耳罩 vs 不戴耳罩” 的听觉差异(若有耳罩 )。 现象:学生能区分 “清脆的鸟鸣”“潺潺的流水”“厚重的鼓声”。 结论:耳能接收声音信号,帮助我们 “听” 世界。 注意事项: 声音音量适中(≤60 分贝,避免损伤听力 ); 可让学生捂住耳朵,感受 “听不见” 的体验,加深理解。 (三)活动 3:认识 “鼻”——— 嗅觉的魔法 实验设计:捏鼻 vs 不捏鼻闻气味 材料:密封小瓶(装柠檬皮、花香、淡醋味,醋需稀释 ,确保安全 )。 步骤: 学生 捏住鼻子,教师打开瓶盖,让学生靠近瓶口(不接触 ),问 “闻到气味了吗?” 松开手,自然呼吸,再问 “现在闻到了什么?” 更换气味瓶,重复实验。 现象:捏鼻时 “闻不到气味”,松开后 “闻到柠檬清香 / 花香味 / 淡醋味”。 结论:鼻能感知气味,帮助我们 “闻” 世界;捏鼻会阻碍气味进入鼻腔,影响嗅觉。 注意事项: 气味选择 温和安全(避免辣椒、氨水等刺激性物质 ); 若学生有鼻炎,可改为 “观察他人实验” 或用无味物质对比(如空瓶 vs 有气味瓶 )。 (四)活动 4:认识 “舌”——— 味觉的探索 实验设计:辨别甜、咸、酸 材料:糖水(甜 )、盐水(咸 )、柠檬水(酸 ),小杯、吸管(或棉签 ),清水(漱口用 )。 步骤: 学生先漱口,用吸管蘸取少量液体,尝后说出 味道(每次尝后需漱口,避免味道混淆 )。 记录对 “甜、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