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寒号鸟 教材第56~59页 1.会认“鹊、寻”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阵、做”等字,理解“当作、前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寒号鸟和喜鹊对话时不同的语气、心理。 3.体会文中生动、具体的表达,如“冻得直打哆嗦”“冷得像冰窖”。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寒号鸟和喜鹊对话时不同的语气和心理。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地评判故事中的角色。从寒号鸟可悲的下场中,懂得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不行的,应该像喜鹊那样着眼未来,从现在做起。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插图、寒号鸟的图片、冰窖的图片。 【学生准备】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方法】 朗读法,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读出情感。 【学习方法】 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深入思考问题,主动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借助课文插图,说说寒号鸟的样子。 2.结合查阅的资料,拓展对寒号鸟的认知。 3.理解“寒号鸟”中“号”的字音、字义。 同桌讨论,教师梳理:“号”是多音字,在这里表示哭叫,读第二声,例如“号叫”“号哭”,课文中“哀号”的“号”也读第二声。 初读课文 1.创设情境,朗读课文。 寒号鸟为什么要在夜晚不停地哭叫呢?我们可以去问问它的邻居喜鹊。请同学们先给课文标好自然段,然后大声地朗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可以读读拼音。 2.自主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词,重点认读。(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然后再展示读,相机正音。) 第一组:天气晴朗、将来、得过且过、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狂吼、重复。 (注意:“纷”是前鼻音,“朗”“将”“狂”是后鼻音) 第二组:读读下面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一”的变调。) 一堵石崖、一道缝、一条河、一棵大杨树。 第三组:读读下面的词语,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特点吗?可以试着说两个词语吗? 衔枯草、忙做窝、听劝告、打哆嗦。 (2)将这些字词放到课文中,看谁能读得正确、流利。可以指读、齐读。 3.理清课文脉络,发现季节变化。 (1)画一画:尝试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①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②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③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2)读一读:这三个句子,让你明白了什么?(故事随时间变化而发展。) (3)说一说:寒号鸟的最终下场只能是怎样的? 指导书写 重点字: 阵:左短右长,左窄右宽。“阝”横撇弯钩宜短,竖画正直。“车”横向笔画平行,下横要长,竖画正直,舒展。 亮:点画居中,横画宜短,“冖”宜宽。上中下各部中心对齐。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寒号鸟和喜鹊各自的窝,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动物的窝有什么不同。 2.学生结合插图,观察交流从中得到的信息。 (1)寒号鸟住在山脚下的一堵石崖上的一道缝里。 (2)喜鹊的窝在河边的大杨树上。 (3)寒号鸟和喜鹊住得很近。 通过看插图,对照课文明白两种小动物的窝是怎样的。在对比中,让学生对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有初步感知,并提醒学生读准“一”的声调变化。 3.教师配乐口述第1自然段的内容,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天气越来越冷?(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其中“尽”字写出了冬天快要到了。 (2)“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呼呼”是拟声词,写出了风很大,“寒风”就是北风,吹到身上非常冷。 (3)“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