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8210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2.1杠杆说课稿

日期:2025-10-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448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新人教,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12.1
  • cover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阳光中学物理教师张三,我说课的题目是《杠杆》。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课后反思等7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1节的内容,这一章是前面所学过的力的基础知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二力平衡的知识的延伸与应用。主要讲解杠杆的5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巩固了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又为后面学习的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强,具有强烈的动手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逐步提升,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强。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全面,还需要直接经验来支持。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借助他们已有的学科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 1、构建物理模型:知道生活中什么样的物体可以称之为杠杆。 2、培养科学思维: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建立力臂的概念。 (2)能够画出不同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3、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规律并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 (2)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将生活中的杠杆分为三类。 4、具有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生通过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杠杆的种类划分,培养学生严谨、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力臂概念的构建和力臂大小的测量。 五、说教学方法: 杠杆是一个比较直观的物理概念,探究式教学法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本节课采用问题讨论法、演示实验法、观察分析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学法上主要采用分组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找两个同学到讲台前用不同的筷子夹同一物体,长筷子不容易夹起物体,短的很轻松夹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学生通过对游戏的好奇心走进物理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们快速融入学习新知的氛围中。 环节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认识杠杆。 展示杠杆的图片,观察他们的共同特点,学生们通过预习可以轻松的回答出,他们都是可以绕固定的点旋转的杆;然后观察杠杆的形状有什么特征?教师给出杠杆的定义。 这一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对生活中的杠杆有了一定的了解,打破常规的思想,不是只有直的杆才被称作杠杆,弯的也可以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因为杠杆的五要素是教材中直接给出的,所以学生轻松可以说出,但是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我借助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画出2条辅助线,在动力的方向上画一条线,这条线叫动力作用线,在阻力的方向上画一条线叫阻力作用线,然后借助学生们的三角板,找到2个直角边,一条边与动力作用线平行,另一条边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用L1表示,同理,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用L2表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