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800057
2-2.1《认识固体》表格式教案 2025-2026学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304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2-2.1
,
认识固体
,
格式
,
教案
,
2025-2026
,
学年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固体和液体》单元 2. 认识固体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固体和液体》 课题 认识固体 课时 2 核心 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及要求 2. 1 物质的三态变化 3~4年级 ①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静止时其表面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体积和形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能说出“以固态物质形式存在的物体就是固体”,准确判断常见物体是否为固体; 掌握固体的共同特征:有固定形状、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可改变但构成物质和质量不变、能堆积; 理解“固体体积是固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区分规则固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数小正方体、排水法)。 科学思维 能通过观察不同固体的形状、质地等,对比归纳它们的差异与共性,培养对比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能根据“移动固体形状不变”“改变固体形状后物质仍在、质量不变”等实验现象,推理出“固体有固定形状、形状改变物质与质量不变”的结论,发展逻辑推理思维; 能结合测量数据(如规则固体的小正方体数量、不规则固体排水的体积),分析固体体积的大小,提升数据分析与逻辑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 能通过观察生活物品和实验样本,准确判断固体并说明理由(基于“固态形式”的定义); 能自主设计并完成“探究固体特征”的实验,规范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如固体的形状变化、质量测量结果、堆积情况等); 能正确使用“数小正方体”方法测量规则固体体积,使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规范操作并记录数据; 能操作“改变固体形状(敲、剪、捏等)”的实验,观察并描述固体形状、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理解固体的特征。 态度责任 对探究固体的特征和测量方法保持浓厚兴趣,在实验中表现出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主动交流分享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在测量操作中做到严谨、细致,如规范数小正方体、准确进行排水法操作,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体会到固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增强用科学视角观察生活物品的意识。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探究并掌握固体的共同特征(有固定形状、形状改变物质与质量不变、能堆积); 掌握“数小正方体”测量规则固体体积、“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从实验现象(如改变固体形状后物质仍在、质量不变)推理出“固体形状改变但物质与质量不变”的结论; 规范操作“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准确读取并分析测量数据。 教学 准备 实验材料 固体样本:木块、粉笔、纸、橡皮泥、沙子、盐、石头、规则正方体块(每组若干); 容器类:透明杯子(带刻度或能装水,每组2个)、量筒(100mL,每组1个); 测量工具:电子天平(每组1台)、镊子(每组1把); 操作工具:锤子(用于敲碎粉笔,教师演示用)、剪刀(每组1把); 记录工具:实验记录单(每组1张)。 多媒体资源 生活中固体的场景图片(木块、铅笔、石头、面包等); 固体特征探究的动画演示(如固体形状改变的微观粒子变化、排水法原理动画); “数小正方体”“排水法”测量体积的微视频(演示规范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固体的特征。 一、情境导入:寻找生活中的固体(5分钟) 1.展示生活中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制作一个潜望镜 教学设计(2025-09-15)
第一单元《光》复习教案(2025-09-15)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3怎样学科学 课件(共17张PPT)(2025-09-15)
2025-2026学年 科学三年级上册 冀人版 期末测试卷 (有答案)(2025-09-15)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课 上好科学课 课件(共16张PPT)(2025-09-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