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0205

第21课《智取生辰纲》知识点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0次 大小:3973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1课,智取生辰纲,知识点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智取生辰纲》知识点 一、作品梗概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节选这一部分背景是:杨志受大名府(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留守梁中书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汴梁(今河南开封),为梁中书的岳丈、当朝太师蔡京祝寿。 二、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不详。主要著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三、字音词义 嗔chēn:怒,生气。 歇息:休息;住宿。 干系:牵涉到责任或能引起纠纷的关系。 怨怅chàng:怨恨。 分晓:事情的底细或结果。 逞chěng能:显示自己能干。 颠diān倒:反倒、反而。 勾当gòu dàng:事情,今多指坏事情。 聒guō噪:早期白话小说中江湖人物打招呼的常用语,相当于“打扰了”“麻烦了”。 面面厮sī觑qù:互相望着发愣。 诺诺nuò连声:恭敬地连连答应。 四、主题概述 本文通过对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失败经过的细致描绘,刻画了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蛮横急躁、急功近利的性格特征,生动地塑造了晁盖、吴用等梁山好汉的形象,讴歌了他们的智慧、胆识以及协作一致的精神。 五、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7):写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后面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8-14):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杨志等人最终丢失生辰纲。 六、鉴赏品读 1.“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杨志的粗暴蛮横,唯恐有闪失,对部下非打即骂。这种粗暴的态度必然会让军汉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为下文杨志与众军汉的矛盾激化埋下伏笔。 2.文中第③段是如何写众人对杨志的不满的?写这些有何作用? “搬口”,而老都管则也是“心内自恼他”,众人的表现虽不同,但埋怨对象却一致。众人对杨志的不满,表明杨志一行人已失去了内部的团结,黄泥冈“生辰纲”被劫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同时,这也预示了矛盾必然会被激化,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3.“七个人脱得赤条条的……拿一条朴刀,望杨志跟前来。”为什么要如此写晃盖等人出场的情况? 这是晁盖等人的第一次出场,他们扮作商人,把自己放在暗处,摆出一副不容置疑的模样,让对手放松警惕,同时因为天热脱得赤条条的,既照应了前文,也为下文口渴喝酒,证明酒中无药做铺垫,从而成功地劫取生辰纲。 4.第⑨段,写卖酒人的唱词有怎样的作用? 第⑨段卖酒人的唱词,目的在于吸引众军汉的注意力,好卖酒行计。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不是太平盛世,照应了前文杨志所说的“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还暗示了来者不善,使读者更关心情节的发展。在结构上巧妙地联系了上下文,成为课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引出故事的另一个主要人物———白胜。 5.白胜“不卖酒”的情节,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包含两层含义:表面上是说杨志说话刻薄,在生意人面前说人家的酒里下了药,这如同打人的脸。白胜装着很生气,做足了“生意人”的样子;实质上白胜“不卖酒”是对杨志等人的“欲擒故纵”,他的目的是为了打消杨志的猜疑和顾忌,他的“不卖”是为了“卖”。这样安排情节,看似无关紧要,实则更进了一步。 6.“饶酒”这个细节中“饶”“劈手”“倾”“盖”“丢”等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再来“饶”一瓢吃,目的在于麻痹杨志等人,让他们觉得酒是没有问题的,好来中计买酒。“劈手”“倾”是为了向酒里倒蒙汗药。“盖”“丢”体现了生意人的特征和对偷酒的不满,这些是做给杨志等人看的,丝毫不露破绽,显然是经过周密计划的。这是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同时也紧扣题目中的“智”。 七、教材课后习题 一: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说说吴用等人是怎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