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1956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07 第二单元 进阶一 第5课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课件

日期:2025-11-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57755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之心,不忍,皆有,之道,大学,十二
  • cover
(课件网)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二单元  百家争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第一单元 伟大的复兴·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单元素养目标 人文主题———百家争鸣 语文素养   领略先秦诸子的思想魅力,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 2.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 3.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体悟其妙处。 4.准确审题,发散思考,提炼观点,确定作文立意,撰写文章。 本单元选择了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论说,可结合以前读过的孔子、孟子、庄子等人的语录或作品,感受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 进阶一 教材单元文本学习 第5课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文章表达的“君子”之德和儒家有关修身养性的观点以及其现实意义。 3.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4.把握孟子“仁政”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5.体会孟子高超的辩论艺术,感受孟子思想的人性美。 6.对比鉴赏文章的言说方式、风格特色。 1.[文本联读]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三篇文章在语言方面有什么异同点?试简要分析。感受中华文化典籍的魅力,欣赏中华文化典籍的语言美。 2.[学考对接] 倒装句式的翻译 3.[读写联动] 你对“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具体材料进行阐释,250字左右。 4.阅读主题素材 主题1:坚守节操 主题2:道德修养 主题3:怜悯之心 5.吟诵国学经典 [文化常识] 士、八佾、致知、格物、庶人、乡党 [国学经典] ①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 ②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③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尽心上》) 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⑤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 ⑥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 篇目一 《论语》十二章 一、文意理解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    )于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             )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安逸 勤勉 靠近,到 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匡正 语气助词,表肯定 2.子曰:“人而(     )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3.子曰:“朝(    )闻道(     ),夕死可矣。”(《里仁》) 4.子曰:“君子喻(      )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5.子曰:“见贤思齐(             )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里仁》) 如果 怎样对待……呢 在早晨 仁义之道 知晓,明白 向……看齐,与……一样 代词,他 反省 6.子曰:“质(      )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泰伯》) 质朴、朴实 粗野、鄙俗 虚饰,浮夸 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 把……作为 责任 停止 这里指志向远大;毅,坚强 8.子曰:“譬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