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6152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课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10-0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2399649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必修,选择性,地理,高中,2019
    (课件网)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1课时 内外力作用 【材 料】 【思考题】 对庐山的险峻,毛泽东有诗赞道: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四周陡立。在海拔1100米左右,却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并建有一座城镇(牯岭)。 是什么力量让庐山“飞峙”于这江环湖绕的平原上 险峻的庐山上为什么会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1.综合思维:结合具体地貌案例,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角度综合分析地貌形成的内外力作用。 2.区域认知:结合图像、视频识别内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推断其形成的地理环境。 3.地理实践力:识别野外典型地貌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理解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4.人地协调观: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一、内力作用 喜马拉雅山:大约4000万年前开始,以年平均0.05厘米开始隆起,最大时也只有5厘米;如今成为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之一。 1. 能量来源 地壳运动 1. 能量来源 基拉韦厄火山: 1960年喷发,形成约2平方千米;1986年又一次喷发,给大岛增加了6.8平方千米的新土地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岩浆活动 1. 能量来源 云南省大理市石灰岩:在地质历史上经沉积作用形成了巨厚的石灰岩; 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岩:由于板块的碰撞挤压,高温高压的环境使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 变质作用 2. 表现形式 ⑴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是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从而发生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或变位。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 东非大裂谷 褶皱山脉 挤压 张裂 盆地 海洋 陆地 2.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垂直运动) 上升 下降 下降 塔里木盆地 2.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垂直运动) 华山 2.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方向 产生地貌 关系 褶皱山脉,裂谷或海洋 地表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相伴发生, 以水平运动为主。 塑造地貌的主要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受力状况 水平挤压或水平 张力 实 例 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华山、庐山、泰山等断块山、台湾海峡 垂直上升或垂直下降 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这一过程称为岩浆活动。 2. 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包括岩浆侵入和岩浆喷出) ★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乞力马扎罗山 2. 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包括岩浆侵入和岩浆喷出) 长白山天池 2. 表现形式———变质作用 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花岗岩 片麻岩 3.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形式。其中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都是地壳运动的反映。 ◆ 庐山、泰山、华山就是由于岩层受到挤压,局部地面抬升时岩层断裂而形成的。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活动探究 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a. 我国宋代的学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写道:“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乃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a 化石演化海陆变迁 内力作用或和缓或剧烈,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 科学家通过这些痕迹,推测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下面三段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