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8575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章末整合真题导向课件+学案+试卷含答案(教师用)

日期:2025-11-25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3次 大小:35410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真题,教师,答案,试卷,学案
    第三章测试卷 (限时: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共价键、金属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是微观粒子间的不同相互作用,含有上述两种相互作用的晶体是(  ) [A]SiC晶体 [B]CCl4晶体 [C]KCl晶体 [D]Na晶体 【答案】 B 【解析】 SiC晶体为共价晶体,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CCl4晶体是分子晶体,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在分子内部C、Cl之间以共价键结合;KCl晶体为离子晶体,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Na晶体为金属晶体,晶体中只存在金属键。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B]1 mol金刚石中的C—C数目是2NA,1 mol SiO2晶体中的Si—O数目也是2NA [C]水晶和干冰在熔化时,晶体中的共价键都会断裂 [D]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答案】 A 【解析】 晶体与非晶体最本质的区别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在微观空间是否有序排列,X射线衍射实验可以测定晶体结构,A正确;金刚石中1个C与另外4个C形成C—C,这个C对每个单键的贡献只有,所以1 mol C形成的C—C数目为4 mol××NA mol-1=2NA,而二氧化硅晶体中1个Si分别与4个O形成4个Si—O,则1 mol SiO2晶体中Si—O数目为4NA,B错误;水晶是共价晶体,熔化时共价键断裂,而分子晶体干冰熔化时,分子间作用力被削弱而共价键不断裂,C错误;分子的稳定性取决于化学键的强弱,D错误。 3.下列晶体分类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离子晶体 共价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A] NH4Cl Ar C6H12O6 生铁 [B] H2SO4 Si S Hg [C] CH3COONa SiO2 I2 Fe [D] Ba(OH)2 石墨 普通玻璃 Cu 【答案】 C 【解析】 A项中,Ar是分子晶体而不是共价晶体;B项中,H2SO4属于分子晶体而不是离子晶体;D项中,石墨属于混合型晶体而不是共价晶体,普通玻璃不是晶体。 4.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 [B]> [C]MgO>Br2>H2O>O2 [D]金刚石>生铁>纯铁>钠 【答案】 B 【解析】 同属于共价晶体,熔、沸点高低顺序为金刚石>碳化硅>二氧化硅>晶体硅,A错误;易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要高于易形成分子内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B正确;对于不同类型的晶体,其熔、沸点高低顺序一般为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结合分子晶体的熔、沸点比较规律可知,熔、沸点高低顺序为MgO>H2O>Br2>O2,C错误;生铁为铁合金,熔、沸点要低于纯铁,D错误。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 [B]常压下,0 ℃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水在4 ℃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 [C]超分子内部分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相结合 [D]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范德华力,还有类似金属键的作用力,是一种混合型晶体 【答案】 C 【解析】 液晶态是指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的物质状态,像液体具有流动性,像晶体具有有序性,A正确;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B正确;超分子内部分子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相结合,C错误;石墨的结构中,C与C以共价键相连接,形成平面网状结构,层与层之间存在范德华力,石墨具有金属的部分性质,故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范德华力,还有类似金属键的作用力,是一种混合型晶体,D正确。 6.干冰和二氧化硅同是第ⅣA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它们的熔、沸点却差别很大。其原因是(  ) [A]二氧化硅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 [B]CO键能比Si—O键能小 [C]干冰为分子晶体,二氧化硅为共价晶体 [D]干冰易升华,二氧化硅不能 【答案】 C 【解析】 干冰和SiO2所属晶体类型不同,干冰为分子晶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