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8971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2 第三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09-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9458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讲义,学生,教师,文明建设,历史,选必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程标准 子目逻辑 关键导览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本课包括两个子目。第一子目是“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第二子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个子目在时间上是并行的,是并列关系,各成体系 一部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一个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两部宪法: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 两大建设:法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任务一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奠基: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2.初创 性质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 成就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②思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哪些法律文件 提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作用 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3.形成 (1)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成就:1982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批基本法律。 (3)影响: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4.发展 (1)背景: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2)措施 ①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3)成就: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4)意义: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5.完善 措施 ①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②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③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④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成就 ①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②2020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法制”与“法治”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则是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实现法治。中国目前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 “一、四、六” 2.“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1.阅读教材P5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图片及本课导言,思考:这次会议有什么法治方面的意义? 提示 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2.阅读教材P56“史料阅读”,思考:为什么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提示 法治能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法治是现代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