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面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主要降雨类型是锋面雨 1.锋面雨带的形成 暖湿的南方气流(暖气团)和干冷的北方气流(冷气团)相遇,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下降,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2.锋面雨带的移动 (1)4-5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虽然在这段时间内受暖锋影响,但其主要的降雨类型是冷锋雨,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影响华南的最主要天气系统是冷锋。 (2)6月,雨带移至长江流域。来自南方的暖湿气团与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且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锋面停留1个月左右,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3)7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7、8月到达华北、东北等地。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6、7、8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在此期间北方地区的降雨仍以冷锋雨为主。虽然此时冷气团势力在后退,但是暖湿气团绝大部分时间也只是起到跟进作用,而且冷气团时而表现出强势的一面,这使得冷锋得以再次出现。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春季的沙尘暴多是快行冷锋作用的结果。 (4)9月雨带南移,10月雨季结束。9-10月随着冷气团的迅速南下,暖湿气团不断后退,在锋面地区出现阴天、刮风、下雨,并且持续降温,这些都是冷锋天气的主要特征。 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可巧记为: 五月南岭六月长,七八两北雨茫茫; 九月退至江南岸,十月大陆无处藏。 3.非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速度快,北方较早进入雨季,会出现北涝南旱现象。 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速度慢,往往出现北旱南涝现象。 4.锋面雨带规律性移动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1)我国东部季风区总体上形成夏秋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 (2)越向北雨季时间越短、降水越集中、年降水量越少。 (3)加上太阳辐射量的南北差异,使我国东部地表自然环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读我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若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1.B 2.C [第1题,依照雨带的推移规律判断,雨带推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时间是5月之后,7、8月之前,一般应是6—7月,即该地区的梅雨季节。第2题,雨带从南向北推移,若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即雨带长时期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可能发生涝灾,而北方地区受单一大陆气团控制,可能发生旱灾。] 气候资料图表的判读 1.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是最基本的方法,该类图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判读时注意区分气温和降水量对应的坐标轴。 2.气温和降水量点状图与折线图 (1)气温和降水量点状图中的横、纵坐标代表气温或降水量,用点表示月份。判读时读出各点对应的气温和降水量坐标,即该月份的气温和降水量,然后判断气候类型,判断时通常选取最冷月和最热月对应的点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2)气温和降水量折线图与气温和降水量点状图相似,不同的是,折线图一般只选取一年中代表四季的1月、4月、7月、10月四个月份。(如图2所示) 3.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范围图 该类图的形式多样,承载的信息也很丰富,读图时要认清横、纵坐标所表示的要素和图例内容,再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范围进行思考。判读时要善于找范围边界的“最值点”,通过分析纵向或横向的最大值点、最小值点及其差值(变化幅度)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特点进行气候类型的判定。 4.气温和降水量表格资料 项目 1月 4月 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