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0278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9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含答案)--高中鲁教版地理选必1

日期:2025-11-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8719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形态,选必,地理,教版,中鲁,高中鲁
    课时分层作业(九)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说明: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套试卷共40分 南宋都城临安城,依山傍水,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腰鼓”,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下图为南宋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临安城选址于山环水绕之地,主要原因是(  ) A.气候较适宜,可以缓解热岛效应 B.易守难攻,利于防御设施建设 C.地势起伏和缓,可减轻洪涝灾害 D.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 2.临安城的商业网点最可能(  ) A.沿河分布     B.沿城区界分布 C.沿湖分布 D.沿山麓分布 下图是拉林(拉萨至林芝)铁路桥梁隧道相连处景观图,图中江边公路是拉林公路。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拉林铁路桥梁隧道众多的原因是(  ) A.高寒缺氧 B.风力强劲 C.地势起伏大 D.地层不稳定 4.图示拉林公路走向呈“S”形是为了(  ) A.降低路面坡度 B.减轻洪水威胁 C.避开断裂带 D.避开泥石流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该地梯田多分布在(  ) A.山顶 B.陡坡 C.缓坡 D.平原 6.图示地区的梯田主要种植水稻,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 草方格沙障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方格形状的“挡风墙”,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下图为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草方格沙障的作用主要是(  )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增加草地面积,提高旅游价值 ④增强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图示地区修建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B.减轻沙坡头荒漠化程度 C.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 D.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特威德河是一条重要的区域性河流,它为捕鱼业和商贸业提供了一个避风的港口。20世纪60年代,当地政府在特威德河河口修建了两座堤坝(下图),结果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据此完成9~10题。 9.特威德河河口修筑堤坝是为了(  ) A.增加停船泊位,扩大港口的吞吐量 B.拓宽通航航道,提高船只通行速度 C.减少泥沙堆积,保证河口通航能力 D.减小风浪影响,保障船只通航安全 10.特威德河河口堤坝的修建,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 A.海水倒灌频繁发生 B.黄金海岸海滩退缩 C.河口鱼类资源减少 D.堤坝北侧泥沙堆积 1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左图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下面下图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4分) (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6分) 4/4课时分层作业(九)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A C A A A C B 11.(1)开垦耕地,破坏了植被,河流含沙量增大,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开挖沟渠,利于地表水流动,带入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 (2)A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更为低平,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接近河口,河汊多,耕地更为破碎;而B区域地势更高,洪涝灾害的隐患更小,同时土地更加集中成片,利于耕作。 1.B 2.A [第1题,临安城环山、临江,地形较封闭,交通不便,不利于对外贸易,但从地势上来说易守难攻,利于军事防御,B正确,D错误;古代城市热岛效应不显著,A错误;临安城临江,河流穿城而过,不会减轻洪涝灾害,C错误。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临安城河流穿城而过,且南北狭长,可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