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0701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03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课件--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日期:2025-09-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39988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选必,地理,教版,高中,课件,变化
  • cover
(课件网)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第1课时 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结合图示,描述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结合实例,说明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分析其对人们生产的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一、地球公转 1.轨道 地球绕太阳运行叫作公转,其路径称为_____。 公转轨道 2.特点 (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方向:_____,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3)周期:为_____,即一个恒星年。 自西向东 365日6时9分10秒 (4)速度 位置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点 近日点 1月初 较快 B点 远日点 7月初 较慢 画一画 在下图中,用箭头示意地球公转方向。 [提示] 逆时针方向。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定义: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____。 夹角 2.角度关系 (1)地轴总是与赤道面____,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约_____,与黄赤交角二者互余。 (2)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 垂直 66.5° 3.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_____,并且有如下规律: 夏至日 3月21日 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的周期为_____,叫作一个回归年。 往返运动 365日5时48分46秒 微思考 如何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提示] 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 (1)概念:太阳光线与_____之间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1所示)。 图1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图2 正午太阳高度图 地平面 (2)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____;在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为___。 (3)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____,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2所示)。 90° 0° 正午 2.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____,如图中c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④由上述可归纳出,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递减 南回归线 赤道 太阳直射点 (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把下列节气与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地区和最小值地区进行连线。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北半球是夏季;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北半球是冬季。 (  ) (2)春分日和秋分日的黄赤交角为零。 (  ) (3)同一日期,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地区都在同一纬线上。 (  ) (4)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纬度范围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  ) × × × × [提示] (1)× 每年1月初,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为北半球的冬季;7月初,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为北半球的夏季。 (2)× 地球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因此黄赤交角的大小不因季节而变化。 (3)× 同一日期,地球上总有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并以太阳直射纬线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4)× 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纬度范围是南半球。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美国某杂志发表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