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0729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1 第二章 主题拓展课 地形与交通线路选址 讲义--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日期:2025-11-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41166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选必,地理,教版,高中,讲义,选址
    地形与交通线路选址 【编者按】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布局的影响非常显著。一望无际的平原最有利于陆路交通线的建设,无论是古代的道路,还是现代的公路、铁路,其建设成本都比较低,因此线路密度较大。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地势起伏大,修建公路、铁路的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交通运输受到较大的限制。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是高考的重要命题视角。 (经典高考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命题解读】 命题立意 以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为素材,属于生活实践情境,综合考查地形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探源 教材P51“当我们考察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时,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态特征”“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为了减缓道路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山区相对高度和坡度大,不利于人们通行,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 素养体现 区域认知 该地区等高线分布特征,山地与河流的分布,与交通线分布的关系 综合思维 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方面 人地协调观 人类在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时要遵循自然规律,注意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趋利避害,树立人地协调观 【思路点拨】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图示信息→主要交通线位于北部的河流和南部的山地之间→基本上沿500 m等高线分布→分布特点;工程问题和自然灾害问题→交通线选址的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1.地形与交通线路选址 (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因此交通线建设首选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2)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①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安全,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例如,下图中在E、F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EHF,而不是EGF。 ②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交通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交通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交通线。 ③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因为坡度较缓,利于工程建设和行车安全。 ④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要尽可能少的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及保证工程安全。 ⑤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 2.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影响的分析思路 分析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时,可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 (1)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如平原地区受地形影响小,交通线路一般比较平直,而且受经济因素影响大,为了增加客流量,交通运输线路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同时尽量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等。而在山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选在地势相对缓和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而且线路往往迂回前进。 (2)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主要考虑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工期等。如山区修建交通线路常常要建桥梁隧道,技术要求、工程量和造价等都比较高,工期比较长。修建铁路比较困难,所以一般情况下,山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以公路为主,其次是铁路。图解如下: 3.交通线区位条件分析 自然因素(制约因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 经济因素(决定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