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经典高考题)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入湖、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尝试解答] _____ 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 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间)。下面甲、乙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水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气温。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结合流量过程曲线的数值变化,分析其水文特征 (1)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2)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年际变化规律)。如上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较小,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3.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汛期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 (1)汛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如上图,甲河流量与降水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4.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图中甲河水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经典高考题)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湖泊 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 km2,湖面海拔695 m,平均深度144.8 m,湖水透明度21.5 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 km2,湖面海拔853 m,平均深度18.7 m,湖水透明度1.5~7.2 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1)~(2)题。 (1)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2)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温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1.相关概念 (1)湖泊: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由陆地洼地积水形成,水流较为缓慢。 (2)湖盆:地表相对封闭、可蓄水的天然洼地,是湖泊形成的基础。(其成因决定了湖泊的成因) 2.分类 (1)按成因:根据形成的地质作用可分为:以内力作用为主的湖泊(如构造湖、火山口湖),以外力作用为主的湖泊(如岩溶湖、冰川湖、风成湖、河成湖、海成湖);根据是否人工干预可分为天然湖泊、人工湖泊(如城市景观湖、水库)。 (2)按盐度:咸水湖、淡水湖。 (3)按湖水外泄形式:内流湖、外流湖。 3.湖水 (1)补给来源: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冰雪融水。 (2)消耗方式:蒸发、渗漏、排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