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0825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章末综合测评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含答案)--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日期:2025-09-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13630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差异性,选必,地理,教版,高中,答案
    章末综合测评(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A B C C B A D D A C B D B B C 17.(1)自然地带:热带雨林带。成因:纬度低,气温高;受东北信风及地形的影响,多地形雨,降水多;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地处低纬度,热量丰富,降水充足;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的垂直分异显著;受山地影响,东西部气候类型分异明显,植被分布差异大。 (3)东北部为热带雨林,生态效益显著;可以保持水土,减少河流的含沙量;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可调节局地小气候;减少山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利于保护其独特和丰富的生物基因库。 18.(1)该地降水较多,但西坡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天然阔叶林,故推测2 500 m以下水分条件较差,因该地地处横断山区,存在焚风效应,出现倒置的地带性植被,向下植被逐渐稀疏,变为河谷灌丛,是水分匮乏的表现;此外耕作线的存在,说明人为活动对自然林带破坏严重。 (2)自然地带名称:杜鹃灌丛带。原因:杜鹃灌丛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最高,气温低,山顶处气候条件相似,因此植被景观可能较为单一,内部差异最小;东西两侧自然地带地处山顶,面积较小,水汽、热量交换频繁,水热差异小。 (3)夏季降水多,云雾多,影响拍摄;冬季气温低、风力大,不适合游览参观;与春季相比,秋季秋高气爽,能见度高,适宜拍摄。 19.(1)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气候干燥,适合耐旱的仙人掌和灌木丛生长;多浓雾,光照条件一般;受火山熔岩影响,植被易被破坏。 (2)群岛多山地,海域所处纬度低,水汽蒸发,沿山地抬升易凝结成雾;受秘鲁寒流影响,水域温度低,若局地暖湿气流流经,水汽凝结,易形成平流雾。 1.D 2.A [第1题,由材料可知,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说明其来源不是基岩风化;冰川搬运不具备分选性,冰川沉积物的粒径大小杂乱无章;流水搬运来的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而草毡层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风力搬运范围广,不受地表起伏影响,所以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多来自风尘输入,其来源可能是附近的冰川与河流沉积物,也可能是千里之外的干旱区。第2题,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的分解受到抑制,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植物死根位于草毡层,环境较密闭,与大气接触少,所以分解慢与大气含氧量无关;蒸发弱、太阳辐射对土壤中植物死根分解影响较小。] 3.B 4.C [第3题,长白山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是当地主要的补给水源,B正确;当地河流以及地下水主要的补给水源也是依靠大气降水,A、D错误;松花江流域缺少高山,主要的补给水源不会是高山冰雪融水,C错误。故选B。第4题,陆地沼泽化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森林沼泽化和草甸沼泽化。其通常是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原来地处洼地的森林、草甸等最终发育成泥炭沼泽。地下水位上升,使得洼地地表长期处于过湿状态,森林逐渐被草本植被替代,草本植物大量繁殖,形成沼泽,即森林沼泽化;地表长期处于过湿状态,特别是河水泛滥及临近水体沼泽化的影响,使潜水位升高或地下水出露,造成草甸的过度湿润,以致低洼处水分积聚,土壤中形成厌氧环境, 死亡有机质在厌氧菌作用下,缓慢分解而形成泥炭层,即草甸沼泽化,C正确;气候干湿交替、地壳持续抬升、河流阶地增多都不会使洼地地表长期处于过湿状态,A、B、D错误。故选C。] 5.C 6.B [第5题,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该景观是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其下部分布有重力崩塌物形成的岩石碎屑堆积体,以及堆积体上方的植被和底部的河流,这些景观的形成体现了在太阳辐射、地球内能作用下,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