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2850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28 第七单元 进阶一 第14课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课件-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日期:2025-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36901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故都,上册,必修,语文,高中,课件
  • cover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七单元  自然情怀·文学阅读与写作 第一单元 伟大的复兴·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单元素养目标 人文主题———自然情怀 语文素养   感受自然之美,提升感悟力,激发对自然的珍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树立合理的自然观;探寻民族文化观念和审美心理。 1.整体感知文学作品,涵泳品味,领悟作品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获得审美体验。 2.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表现角度和艺术价值有独到的感悟和思考,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 3.捕捉创作灵感,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写作。 本单元课文体现出感受自然之美的情怀,所选作品引导学生在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的欣赏中,领会深厚的人文内涵,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进阶一 教材单元文本学习 第14课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1.识记基础知识,了解作者的主要思想和文章的时代背景。 2.分析描写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体会比喻新鲜贴切的表达效果和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 4.赏析散文细腻、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5.感悟作者的时代、人生之思,体会作者的精神追求和爱国情思。 1.[文本联读] 《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这两篇散文都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两位作者在抒发感情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2.[学考对接] 品味精彩语言的艺术魅力 3.[读写联动] 朱自清先生……“热闹”的“群居”和“冷静”的“独处”是人们生活中常有的景象,请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描写。要求:特点突出,描写生动,150字左右。 4.阅读主题素材 主题1:眷恋故乡 主题2:民族骨气 5.吟诵国学经典 [文化常识] 秋士 [国学经典] ①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论语·八佾》) ②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 篇目一 故都的秋 一、读准字音,写对字形。(括号内填字音,横线上写字形) 1.潭柘寺(  ) 2.一椽(   ) 3.房檩(   ) 4.落蕊(  ) 5.歧韵(  ) 6.颓废(  ) 7.廿四桥(  ) 8._____(pì)如 9._____(lú)鱼 10.细_____(nì) zhè chuán lǐn ruǐ qí tuí niàn 譬 鲈 腻 二、辨析下列近义词,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清静·清净 [辨词] 两者都是形容词,有“安静”的意思。“清静”指(环境)安静;不嘈杂。“清净”指清澈明净,没有外来事物打扰。 [运用] (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深入远离尘世的山间寺庙,在_____的“寺庙旅馆”借住一段时间,希望通过别样的旅途重新审视人生。 (2)我喜欢冰心奶奶的这首小诗,它告诉我们只有心中_____,无尘俗之繁扰,才能开启一个又一个征程。 清静 清净 2.萧索·萧条 [辨词] 两者都有“没有生机,不热闹”之意。“萧索”指缺乏生机,多用于自然景物。“萧条”指寂寞冷落,毫无生气,多指社会景象。 [运用] 他画中的战后古都枯寒_____,一派荒凉,也暗示了当时经济的_____。 萧索 萧条 三、识记下列成语,在下面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成语积累] 1.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2.疏疏落落:通常用来表示事物某种属性比较松散零散。 3.息列索落:形容细小琐碎的雨声。 [成语填空] 1.老人记忆力一般在睡觉之前或者下午比较好,因为老人一般睡眠时间比较短,容易早醒,晚上保证不了充足的睡眠,所以上午处于一个( )的状态。 2.站在岸边,可以观望对岸在四月盛放但现已凋落的樱花树群。( )、星星点点的淡粉、深桃色点衬在空中。 3.在第三层的户外露台上,我支起了太阳伞,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伞上,听着(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