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813221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30 第七单元 进阶一 第16课 赤壁赋 登泰山记 讲义(学生版+教师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3224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必修
,
语文
,
高中
,
教师
,
学生
,
讲义
第16课 赤壁赋 *登泰山记 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了解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2.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体会两篇文章中景与情的关系。 3.梳理文中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抓住写景、抒情、说理完美融合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4.体会文章取舍有度,将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描写、叙事简洁明快的特点。 5.整理一些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6.感受优美的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1.[文本联读] 《赤壁赋》和《登泰山记》这两篇文章分别是如何描写“月出”和“日出”的美景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学考对接] 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 3.[读写联动] 学了苏轼的散文……结合你对苏轼生平经历、思想、文学作品和成就的了解,以第二人称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苏轼……200字左右。 4.阅读主题素材 主题1:得与失 主题2:感悟生命 5.吟诵国学经典 [文化常识] 壬戌 既望 斗牛 阳 阴 戊申晦 五鼓 [国学经典] ①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②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论语·微子》) 见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识作者”栏目。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置所。诗人在废黜黄州的困顿中,并没有真正心灰意冷。旷达的胸襟使他随缘自适,善于处变,并不忘时时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附近的赤壁,“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赋的特点:(1)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4)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1.根据你对内容的理解,补充空缺部分。 这篇赋体的文章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_____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_____的人生态度。 2.找出文本中对应部分,将图示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 ④_____ 活动一 梳理文中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 1.这篇文章以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梳理本文作者的情感变化脉络。(见教材P122“学习提示”第2段) _____ _____ _____ 活动二 分析文章写景、抒情、说理融合的特点 2.这篇文章写景充满诗情画意,并采用“主客问答”的说理方式,逐层阐述作者的观点,思想认识逐步深化。阅读全文,分析文中写景、抒情、说理融为一体的特点。(见教材P122“学习提示”第2段) _____ _____ _____ 活动三 体会作者内心世界和人生态度 3.这篇赋采用“主客问答”进行说理,表现了苏轼被贬黄州之初自己思想上的激烈斗争,作者是怎样显示自己两种思想的斗争的?请简要说明斗争的过程,并填写下表。(见教材P122“学习提示”第2段) 客(悲观沮丧) 问题 苏子(乐观豁达) ① 人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功业 ② ③ 欢乐 惟江上之清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高一统编版语文第一单元 导学案(含答案)(2025-11-20)
2025高考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2025-11-20)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如何论证 教学设计(2025-11-20)
高一统编版语文 8.3《琵琶行并序》 课件+导学案+限时练(2025-11-19)
2025高考高三语文病句主观题专题 复习讲义(2025-11-2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