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4781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数智分层作业22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2026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1762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科版,化学,高中,--2026版,影响
    数智分层作业(二十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A D D D D B B B C 8.(1)4HNO34NO2↑+O2↑+2H2O (2)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钝化 (3)NH4NO3 (4)4NH3+5O24NO+6H2O 形成酸雨 12.(1)试管上部充满红棕色气体 (2)无 NO2与水反应生成的HNO3(足量)中和了Ca(OH)2 (3)Ba(OH)2+2CO2===Ba(HCO3)2 (4)NO 5.97 1.D [A项,浓硝酸因有酸性而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又因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而使其褪色;B项,因稀硝酸有强氧化性,与铁反应不产生H2;C项,因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因此应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且避光保存;D项,稀硝酸与氢氧化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表现了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2.A [HNO3属于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和某些盐反应,故B、C、D均体现了酸的通性;浓硝酸与S加热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A符合题意。] 3.D [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和Cu反应生成Cu(NO3)2,同时生成无色气体NO,Cu不断被溶解而导致铜丝逐渐变细,A正确;生成无色气体NO,所以有气泡产生,B正确;溶液中含有Cu2+,所以溶液呈蓝色,C正确;生成的无色气体NO遇空气变成红棕色,D错误。] 4.D 5.D [铜粉在稀硫酸中不溶解,当分别加入①②两种物质时,相当于加入了Fe3+,会发生反应Cu+2Fe3+===2Fe2++Cu2+,铜粉溶解;当分别加入③④两种物质时,相当于加入了,会发生反应===3Cu2++2NO↑+4H2O,铜粉溶解。] 6.D 7.B [反应后存在于硝酸和硝酸铜中,n[Cu(NO3)2]=n(Cu)==0.05 mol,n(HNO3)剩余=a mol,则=2n[Cu(NO3)2]+n(HNO3)剩余=(0.1+a)mol。] 8.硝酸见光易分解,需避光保存;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钝化,可用铁、铝罐盛装浓硝酸;硝酸蒸气与氨气反应生成的白烟是硝酸铵。硝酸工厂尾气中氮氧化物会引起酸雨。 9.B [A项,①中发生反应3Cu+8HNO3(稀+2NO↑+4H2O,生成的Cu(NO3)2使溶液呈蓝色,稀硝酸被Cu还原为NO,在试管口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NO2,错误;B项,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SO4===4CuSO4+2NO↑+4H2O,正确;C项,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等同于硝酸,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硫酸,错误;D项,Cu在常温下可与稀硝酸反应不与稀硫酸反应,错误。] 10.B [Ⅰ中由于稀硝酸的强氧化性,与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得到电子被还原为NO,NO为无色气体,当遇到空气时,发生反应2NO+O2===2NO2,气体变为红棕色的NO2,A正确;Ⅱ中由于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在室温下遇铁、铝会使金属表面氧化产生一层氧化物薄膜,对内层金属起保护作用,从而防止金属的进一步反应,即发生钝化现象,因此不能进一步反应,这恰好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B错误,C正确。] 11.C 12.(4)由关系式C~4NO2~NO可得,n(NO)== mol,故标准状况下V(NO)=mol×22.4 L·mol-1≈5.97 L。 2/2数智分层作业(二十二)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试卷共50分) 1.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铁与稀硝酸反应不能放出氢———强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氢氧化亚铁固体与稀硝酸混合———强酸性 2.涉及HNO3的下列反应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A.4HNO3(浓)+SSO2↑+4NO2↑+2H2O B.HNO3+NaOH===NaNO3+H2O C.2HNO3+CuO===Cu(NO3)2+H2O D.2HNO3+CaCO3===Ca(NO3)2+CO2↑+H2O 3.(2023·黑龙江合格考)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铜丝逐渐变细 B.铜丝表面有无色气体产生 C.溶液变蓝 D.产生的气体遇到空气无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