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4986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8 第三单元 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讲义--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50813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形成,必修,教版,地理,高中,讲义
    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1.通过野外观察土壤的剖面或室内观察土壤标本等方式,说出土壤的剖面层次、颜色和物质组成的差异。 2.结合相关资料,说明气候、植被、地形等要素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3.结合实例说明人类生产生活与土壤的关系,以及保护和改良土壤的措施。 一、认识土壤 1.土壤: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分层: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在成熟土壤剖面图上填写土壤层次名称。 3.发育 发育程度 土层厚薄 分层情况 高 土层__ 层次__,分层____ 低 土层__ 层次__,分层_____ 4.组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根据组成物质的体积大小填写下图。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越高。 (  ) 2.成土母质具有肥力。 (  ) 3.基岩是土壤的初始状态。 (  ) 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因素 作用 成土母质 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提供_____和_____ 气候 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提供____和____ 生物 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提供_____ 地形 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影响物质____ 时间 决定着土壤的发育____ 人类活动 人类的耕作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成各种____土壤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的深意是什么? 土壤剖面和土壤物质组成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态的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的若干发生层次、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发生层的顺序及变化情况,反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性质。观察和了解土壤剖面是认识土壤、分析鉴定土壤肥力、制定耕作措施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问题1 (区域认知)根据上图土壤垂直分层判断该地土壤的发育程度。 问题2 (综合思维)分析土壤垂直分层中淋溶层颜色较浅的原因。 1.土壤剖面 (1)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2)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2.土壤的物质组成 序号 物质组成 特点 ① 矿物质 是成土母质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组成土体的“骨架”;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② 有机质 集中在土壤表层;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③④ 水分 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含量此消彼长;性状良好的土壤,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 空气 1.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 图a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b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a中甲层为(  ) A.有机层 B.淀积层 C.耕作层 D.犁底层 (2)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材料一 黑土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多分布在地势平缓辽阔的漫岗。黑土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腐殖质含量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以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耕作层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下图),黑土肥力下降明显。有专家建议,采用“少耕深松”的耕作方式有利于保护黑土。 材料二 寻乌位于赣东南边陲,地处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在寻乌的山脉中,分布着富含硒元素的岩石,山中溪流将硒元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这种独特的土壤,再加上良好的气候资源,使得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 问题1 (综合思维)说明东北地区黑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气候原因。 问题2 (人地协调观)分析“少耕深松”对保持黑土肥力的作用。 问题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