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5003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03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讲义--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40828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教版,地理,高中,讲义,结构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根据地震波(横波和纵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示意图,了解地球内部“两面三层”,说明地球内部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2.运用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认识地球的外部圈层,说明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3.运用圈层理论,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地球各圈层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不连续界面及波速变化 代码 名称 波速 A波(横波) B波(纵波) C 莫霍面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 古登堡面 完全消失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特别提醒]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传播。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圈层 图示 特点 地壳 C以上 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约为17 千米 地幔 CD之间 厚度约2 800 千米,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 E+F 厚度约3 400 千米,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4.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包括M地壳、N地幔顶部,主要由岩石组成。  岩石圈就是地壳吗? 提示:不是,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合起来称为岩石圈。地壳只是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厚度比岩石圈小。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A大气圈、B水圈和C生物圈。 2.圈层划分 圈层 概念 对地球的影响 大气圈 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 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避免了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削弱了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水圈 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使地球成为“蓝色星球” 生物圈 广义: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 狭义:地球表层生物的总和 3.圈层联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  将地球圈层与对应特征连线。 地球的内部圈层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10月11日18时36分台湾花莲县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3.24°,东经121.32°。 问题1 (区域认知)该次地震的震源地位于地球内部哪一个圈层?原因是什么? 提示:地壳。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里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4千米,故其震源地最可能位于地壳中。 问题2 (综合思维)家住花莲县的李同学感受到的地震晃动可能是怎样的? 提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水平)摇晃。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水平)摇晃。 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及特征 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如下图所示: 2.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 厚度 范围 联系 地壳 平均约17 km 地表至莫霍面 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地幔上部的固体岩石(软流层以上部分) 岩石圈 约80 km 地表至软流层之上 1.下图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①~④所表示的地球的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壳 B.②—岩石圈 C.③—地幔 D.④—软流层 (2)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横波在此传播速度最快 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 C.③—内部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④—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1)A (2)C [第(1)题,据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第(2)题,据图可知,横波在①处传播速度较慢;②地幔内部物质组成不均;③外核内部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因此横波无法通过;④内核由铁和镍组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