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5084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9 第三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4345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地貌,必修,教版,地理,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学 习 目 标 1.观察等高线地形图与对应的景观图,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其判读方法。 2.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并归纳地形特征。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1.地形图 (1)概念:按照一定的_____、比例关系和_____,将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地图。 (2)表达方式:通常用_____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3)作用: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投影方法 规定符号 等高线 2.等高线的判读 符号 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征 A 鞍部 两侧等高线____,且_____ B 山谷 由____向____凸出,海拔较两侧低 C ____ 由____向____凸出,海拔较两侧高 D 陡崖 若干条等高线____在一起 E 缓坡 等高线分布____,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____ F ____ 等高线分布____,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____ 闭合 数值相等 低处 高处 山脊 高处 低处 重叠 稀疏 较小 陡坡 密集 较大 微思考 鞍部高度一定比两侧低吗? 提示:不一定。鞍部往往为山脊与山谷交会处,因此如果连接鞍部两侧的山顶,鞍部的高度较低;但如果连接鞍部两侧的山谷,鞍部的高度就是最高的。 二、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 类型 地形特征 等高线特征 沙丘 有凸出的_____,各地点之间高差____,有缓坡和陡坡 等高线呈封闭新月形,迎风坡等高线____;背风坡等高线____ 小圆弧 很小 稀疏 密集 类型 地形特征 等高线特征 冲积 扇 从扇顶端到扇缘,地势逐渐____,厚度逐渐____,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等高线呈圆弧形,上密下疏;等高线数值从扇顶端到扇缘逐渐____ 峡谷 狭长深窄的山谷,两侧地形坡度十分____,呈“V”形 等高线密集,中间数值__,两侧数值__ 降低 减小 减小 陡峭 小 大 三、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地貌 1.分层设色地形图 (1)绘制方法:在等高线之间根据不同____填充不同的颜色。 (2)作用:应用分层设色图可以一目了然地感知地表的起伏状况。 高程 2.应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地貌 地貌类型 等高线特征 地面喀斯特地貌 孤峰 等高线环环相套,中间数值大 ____ 若干组环环相套的等高线,山间洼地为圆弧形等高线 ____ 峰丛 峰林 地貌类型 等高线特征 山岭与谷地 山顶等高线闭合,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黄土高原地貌 “__” 顶部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 “__” 等高线狭长,中间数值大 “__” 等高线似圆形或椭圆形 塬 墚 峁 微思考 站在高处的山顶一定能对底部一览无余吗? 提示:不一定。虽然说“登高望远”,但站在高处向下看,如果山坡上有凸起的山顶、山脊或沿途为凸坡等都会阻挡视线,因此不一定会看到底部景象。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小明同学乘车去山区考察时,发现山区公路某些路段设置了凸面镜(如右图),以保证司机视线不受地形阻挡。 问题1 (区域认知)你认为凸面镜应设置在山区公路的什么地方? 提示:应设置在山区公路经过的山脊地貌处。 问题2 (综合思维)下图表示山区地形,请你选择设置凸面镜的地点并说明原因。 提示:甲地。甲、乙两地均位于公路山脊转弯处,视线易受阻挡,但乙地位于弯道内侧,司机无法通过凸面镜看到对面的来车;甲位于弯道的外侧,凸面镜面对着公路两侧的方向,两个来向的车都可以通过凸面镜看到对方。 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并以海平面作为0 m。 (2)一般来说,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两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