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复习建构课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灾害类型 地域分布 多发季节 主要原因 旱灾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春、秋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灾害类型 地域分布 多发季节 主要原因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夏季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弱、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灾害类型 地域分布 多发季节 主要原因 地震 台湾岛以及华北、西北、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无季节性 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接地带;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华北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灾害类型 地域分布 多发季节 主要原因 滑坡、泥石流 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夏秋较多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低温冷害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冬季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 夏、秋 濒临西北太平洋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类型及原因 项目 自然灾害类型 原因 华北地区 洪涝、干旱、地震、农作物病虫害 受季风环流影响,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东南沿海 台风、风暴潮灾害 处于海陆过渡带,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较大 西南地区 地震、滑坡、泥石流 处于板块交接地带,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 项目 自然灾害类型 原因 西北地区 干旱、风沙、盐渍化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高大山体阻挡,水汽难以到达 青藏高寒地区 低温冷害、冰雪灾害 海拔高,气温低 东北地区 寒潮、干旱、低温冷害 纬度高、气温低,靠近冬季风源地 3.地质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 1.气温距平(或降水距平)是指某年的气温(或降水量)平均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下图为云南省蒙自市1995—2014年春季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蒙自市春旱最为严重的年份是( ) A.1996年、2004年 B.2000年、2011年 C.2010年、2014年 D.2001年、2012年 (2)蒙自市春旱频发且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季风变化 B.地形阻挡 C.深居内陆 D.人类活动 √ √ (1)C (2)A [第(1)题,降水距平数值为负,且数值越小,说明降水量越少;气温距平数值为正,且数值越大,说明气温越高;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则干旱趋于严重。读图可知,2010年和2014年该市春旱最为严重,C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该市春旱主要发生在个别年份,云南省地处季风区且季风不稳定,于是造成降水量的不稳定,易引发旱灾,A正确。] 1.遥感影像图中常见地形、地貌的特征 遥感(RS)影像图的判读 类型 特征 平原 色调均一,其中常有水系形成的花纹、耕地形成的色斑,以及城镇形成的不同色调 山地 以山脊为界形成阴、阳坡,阴坡为深色调,阳坡为浅色调;山愈高,色调差异愈大 类型 特征 沙丘 多分布在干旱地区,江河、湖海岸边也有零星分布,在各波段均呈浅色调 黄土 在各波段均呈均匀的浅色调,其影像表现为密集型树枝状水系所组成的花纹图案 2.遥感影像的判读方法 关于遥感影像的考查,主要是从形状特征上,或者借助色调的深浅进行判读。一般地物,如水体、城市、道路、农业用地、林地等的简易判读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状特征和色调深浅 河流 常为界线明显、自然弯曲、宽窄不一的带状,上面常有堤坝、桥梁等人工建筑。若河水比较混浊或者水较浅,则色调浅;若河水清澈或者水较深,则色调较深;沙漠地区水系稀少,河流只显示出较大的主干河道,而缺少细小的支流 类型 形状特征和色调深浅 湖泊 湖岸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轮廓较为明显,常为均匀的深色调 城市 钢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