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C D A D B D B B B C 12.(1)先观察视野内黄土高原整体地貌状况,再观察、描述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等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黄土沟谷等更小的地貌。 (2)b坡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应实行封坡育林育草;c坡等高线稀疏,坡度小,可修筑梯田加以利用。 (3)主要观察三地的高度、坡度和坡向,可知丙处与甲处相比,丙处位于阳坡,采光条件好,且位于冬季风背风坡,防寒条件好。丙处与乙处相比,丙处位于山脊,海拔较高,不易积水。所以,丙处适合建窑洞。 1.A 2.C [第1题,首先将图中点a、b、c分别用线连起来,即为该区域等高线,然后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可知,②④处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B、D错误;①③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①处等高线分布更稀疏,河流流速较慢,A正确,C错误。第2题,结合上题所给区域等高线图,根据图中P点外围闭合曲线的位置分析可知,图中闭合曲线位于300 m和400 m等高线之间。若闭合曲线的数值为400 m,根据闭合曲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断出P点是山坡上的小丘,对应景观图中⑦处,C正确。] 3.D 4.A [第3题,Q到M段是一直上坡,M到P段前一段是下坡,最后一小段是上坡,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Q到M段是先沿着山谷,再沿着山脊,B错误。P到Q段不是山谷,没有河流,C错误。M到P段经过山谷,可能会遇到泥石流,D正确。第4题,M处到a点是凸坡,不易观察。b、c、d在山谷,容易观察,故选A。] 5.D 6.B 7.D [第5题,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分布特征可判断图示景观为梯田。第6题,梯田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故判断其最可能分布于我国的江南丘陵。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海拔较高,与图中等高线不符;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周围山地海拔高,内部地形平坦,与图中等高线不符。第7题,等高线地形图是通过数值变化来反映地势的起伏变化,不够直观;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它最能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不同的颜色来反映地表起伏状况,不够直观;而平面图不能反映地势的高低和坡度陡缓。因此,D正确。] 8.B 9.B [第8题,图中①处与其西北方向的阴影区域都位于310 m和320 m两条等高线之间,同时可看出阴影区域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这两条等高线间距越来越大,根据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可知沿该方向坡度逐渐减小,B正确。第9题,图中②西侧距离山脊较近,因此公路会急转弯,视线会受到阻挡,凸面镜应设置在②处,①③④处观察对向车辆的视线均不受阻挡,B正确。] 10.B 11.C [第10题,读图可知,关城位于山地鞍部位置,地势起伏大,地形险要,只有一条沿着山谷通行的道路,两侧是高大的山地。关城选址主要考虑其防御功能,利用高大的地形为屏障,利于军事防守,B正确。第11题,由图可知,①地位于鞍部,海拔较低,烽火台位于山脊,海拔较高,①地与烽火台之间是凹形坡,①地能看到烽火台;②地位于750~800米之间,烽火台位于650~700米之间,②地与烽火台之间没有高地阻碍视线,能通视;③地与烽火台之间有山脊遮挡,不能通视;④地位于山脊的高海拔处,烽火台位于山脊的低海拔处,山脊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坡,可以通视,故选C。] 12.第(1)题,地貌观察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在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时,先观察视野内黄土高原整体地貌状况,读图可知,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再观察、描述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等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黄土沟谷等更小的地貌。第(2)题,读图可知,b坡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应实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