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5406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3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含答案)--高中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江苏专版)

日期:2025-11-18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848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衍射,江苏,一册,必修,选择性,物理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1.C [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称为波的衍射。C与衍射现象相符。] 2.D [波发生反射时,在同一种介质中运动,因此波长、波速和频率不变,故选项A、B错误;波发生折射时,频率不变,波速变,波长变,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3.B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因此2s=v声t,s==17 m,选项B正确。] 4.A [当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一切波都能发生折射,故A正确,C错误;波传播方向跟两种介质界面垂直时,传播方向不变,故B错误;波从一种介质传播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速发生变化,而波长λ=,随着波速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5.D [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则要使得水波发生明显的衍射,根据发生明显的衍射的条件可知,增加或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都不可行,选项A、B错误;S振动时,水波中的质点上下振动,形成的波向前传播,提高波源的振动频率,波的频率增大,根据λ=知,波速不变,频率增大时,波长减小,衍射现象不明显,反之,降低频率,波长增大,衍射现象更明显,故C错误,D正确。] 6.C [同一列波频率不变,由v=λf知,==,故C选项正确。] 7.C [设两悬崖A、B间距离为L,P点距A为x1=85 m。声音由P点经A反射回到P点所用时间t1==0.5 s,声音由P点经B反射回到P所用时间t2=,而且有t2-t1=0.5 s,故t2=1 s,则x2=vt2=170 m,两悬崖间距离为L=x1+x2=255 m,故C正确。] 8.D [根据发生明显的衍射的条件,即当波的波长与小孔或障碍物的尺寸相当,或大于小孔和障碍物的尺寸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波遇到小孔发生明显的衍射时,小孔处相当于新的波源,可知选项A、B的衍射图像都错误,故A、B错误;波遇到与波长差不多尺寸的障碍物后,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故D正确,C错误。] 9.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挡板A的宽度比波长大得多,因此波不会绕过挡板A;小孔B的大小与波长差不多,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阴影Ⅰ以外的区域。 答案:区域Ⅱ、Ⅲ有波形分布 10.解析:蝙蝠发射超声波时离墙的距离 s=(v+v′)t=×(340+6)×0.01 m=1.73 m, 由v=λf得蝙蝠所发出的超声波的波长 λ== m≈7.56×10-3 m。 答案:1.73 m 7.56×10-3 m 2 / 2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1.下列现象或事实属于衍射现象的是(  ) A.风从窗户吹进来 B.雪堆积在背风的屋后 C.水波前进方向上遇到凸出在水面上的小石块,小石块对波的传播没有影响 D.晚上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 2.图中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线,则(  ) A.2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 B.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 C.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 D.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 3.人耳只能区分相差0.1 s以上的两个声音,人要能听到自己讲话的回声,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v声=340 m/s)(  ) A.34 m B.17 m C.100 m D.170 m 4.关于波的折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波都能发生折射现象 B.发生折射时,波的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C.不是所有的波都能发生折射 D.波发生折射时,波长、频率和波速都会发生变化 5.如图所示,P为桥墩,A为靠近桥墩浮在水面的叶片,波源S连续振动,形成水波,此时叶片A静止不动。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可用的方法是(  ) A.增加波源距桥墩的距离 B.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 C.提高波源的振动频率 D.降低波源的振动频率 6.一列波在第一种均匀介质中的波长为λ1,在第二种均匀介质中的波长为λ2,且λ1=3λ2,那么波在这两种介质中的频率之比和波速之比分别为(  ) A.3∶1,1∶1  B.1∶3,1∶4 C.1∶1,3∶1  D.1∶1,1∶3 7.已知声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