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理解道德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特别是道德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2.明确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内容,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难点:道德与经济的关系。 知识1 源于经济生活的道德 1.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根源: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内在地包含着道德要求,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2.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3.道德与经济发展:道德的发展和进步,往往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会推动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 知识2 促进经济发展的道德 1.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2.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3.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知识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1.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原因 (1)可能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面对市场经济中的伦理问题,我们能够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 (2)必要性: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2.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措施 (1)奉行社会主义义利观———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利益。 (2)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又要注意克服市场机制的消极影响,正确把握物质利益原则,反对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 2012年起,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银行卡免费“换芯”业务。然而,部分银行故意“狸猫换太子”,将“换卡”变成了“开卡”———客户要想升级为芯片卡,必须另行开户办卡,缴纳开卡费和年费。 (1)只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社会道德风尚便会自然好起来。(×) (2)经济发展必然以牺牲道德为代价,道德进步必然以延缓经济发展为前提。(×) (3)道德的作用要求我们把道德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4)追求物质利益,就必然导致见利忘义。(×) 1.教材P46探究问题 【提示】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东北的鄂温克族还处于氏族社会阶段,以氏族公社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氏族成员平等互助。13世纪的法国巴黎羊毛织工行会属封建社会,其要求反映了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维护宗法等级关系,避免自由竞争、协调生产、保证质量的现实需要。 (2)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道德,无不带有那个社会的经济状况的烙印,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念。 2.教材P47探究问题 【提示】 赞同。因为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3.教材P48探究问题 【提示】 赞同观点二。 (1)道德的发展和进步,往往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给人们的道德追求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催生新的精神需求。从总体上看,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越高,人们精神生活越丰富,越有利于社会道德状况的改善和人们道德素质的养成。经济社会的发展,会推动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 (2)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4.教材P49探究问题 【提示】 (1)要从根本上纠正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并不是要否认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但要求正确区分正当的个人利益和不正当的个人利益,要求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