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及影响 1.逆温的含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的类型 (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幅度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运动到冷的地面上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大,气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该逆温现象多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3)锋面逆温: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形成逆温。 (4)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一般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3.逆温的影响 (1)出现多雾和晴朗天气。早晨多雾大多与逆温现象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2)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小时,霾占据主力。如图为某时甲、乙、丙、丁四地空间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信息可以看出( ) A.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B.甲地中部大气稳定 C.四地温差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D.丙地中部有逆温现象 2.图中最有利于多雾天气形成的情形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天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C 2.C 3.D [第1题,读图可知,总体而言,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A错误;甲地中部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较强,大气并不稳定,B错误;随着海拔升高,四地气温曲线趋于密集,表明温差随海拔升高而减小,C正确;丙地中部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无逆温现象,D错误。故选C。第2题,乙、丁气温大致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强,不利于雾的形成,B、D错误;甲近地面气温低于0℃,不利于雾的形成(气温低于0℃,空气中的水汽易在近地面凝结成霜),A错误;丙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弱,在湿度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多雾天气,且雾气不易扩散,C正确,故选C。第3题,空气的对流运动有利于污染物的消散,乙、丁气温大致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强,而甲、丙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消散。相比而言,丁地近地面与高空的气温差异最大,空气对流运动较乙更强,最有利于雾霾天气污染物的扩散,故选D。] 大气受热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农田覆盖技术 1.覆膜类 (1)覆膜的原理及作用(不同区域的温室大棚和地膜覆盖功能不同,注意区分) (2)主要形式 ①温室大棚: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