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分层作业参考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一) 1.BC [要保证一维对心碰撞,在碰撞时两球球心必须在同一高度;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必须保证测量过程的重复性,即A球必须从同一高度下落。故选项B、C正确,A、D错误。] 2.B [为避免受重力影响,导轨应水平,选项A不符合题意;挡光板倾斜会导致挡光板宽度不等于挡光阶段小车通过的位移,导致速度计算出现误差,选项B符合题意;本实验要求两小车碰后连在一起,不要求两小车质量相等,选项C、D不符合题意。] 3.AD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如果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由Δp=mv′-mv,得Δp=(-7×0.5-3×0.5) kg·m/s=-5 kg·m/s,负号表示Δp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选项A正确,B错误;如果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由Δp=mv′-mv,得Δp=(7×0.5-3×0.5) kg·m/s=2 kg·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选项C错误,D正确。] 4.C [时间内杯子的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反向,则速度的变化量大小为故每转半周茶杯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为故C正确。] 5.D [质点沿x轴正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v2=2ax可得v=,设质点的质量为m,则质点的动量p=m,由于质点的速度方向不变,所以质点动量p的方向始终沿x轴正方向,根据数学知识可知D正确。] 6.A [由动量p=mv和动能Ek=mv2,解得Ek=,因为物体A、B的动量相等,质量较大的物体动能较小,所以物体B的动能较大,A正确。] 7.BD [两物体由h2下滑到h1高度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有mg(h2-h1)=mv2,解得在高度h1处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均为v=,两物体下滑到h1高度处时,速度的大小相等,由于α不等于β,故速度的方向不同,由此可判断,两物体在h1高度处动能相等,动量不相同,则两物体由h2滑到h1高度的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不相同,而动能的变化量相等,B、D正确。] 8.BD [由题图可知,0.5 s末小球反弹,反弹后离开地面的速度大小为3 m/s,故A错误;碰撞时速度的改变量为Δv=-3 m/s-5 m/s=-8 m/s,则碰撞前、后动量改变量的大小为Δp=m·|Δv|=8 kg·m/s,故B正确;碰撞前、后小球动能改变量ΔEk=mv′2- J=-8 J,故C错误;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对应题图中0.5~0.8 s内速度—时间图像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所以h′=×0.3×3 m=0.45 m,故D正确。] 9.D [两颗手榴弹下落的竖直高度相同,则运动时间相同,由题图可知,甲的水平位移较大,则甲的初速度较大,但根据p=mv,由于两颗手榴弹的质量关系不确定,故不能判断两颗手榴弹的初动量关系。] 10.B [铅球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v0y=v0sin 37°=3 m/s,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2gh,解得vy=7 m/s,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Δp=m(vy+v0y)=50 kg·m/s,故B正确,A错误;铅球在下落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竖直向下,则动量变化量的方向竖直向下,故C、D错误。故选B。] 11.解析:(1)碰撞前一段时间内小车P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小车位移相等,由题图乙所示纸带可知,应选择纸带上的BC段求出小车P碰撞前的速度。 (2)设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为T,由题图乙所示的纸带可知,碰撞前小车P的速度v=,碰撞后两小车的共同速度v′=,如果碰撞前后两小车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保持不变,则m1v=(m1+m2)v′,即m1=(m1+m2),整理得。 (3)如果在测量小车P的质量时,忘记粘橡皮泥,则小车P质量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由(2)中表达式可知,所测系统碰撞前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小于碰撞后系统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 答案:(1)BC (2) (3)偏小 1 / 1课时分层作业(一) 动量 ?题组一 寻求碰撞中的不变量 1.(多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必须注意的事项是( ) A.A到达最低点时,两球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