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6487

1.3 地理实践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粤教·粤人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3次 大小:31037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理,实践,学案,答案,2025-2026,学年
                第三节 地理实践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阅读图文材料,了解地理实验的概念、方式、方法,获得地理体验。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社会调查的形式、过程及方法。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野外考察的形式、内容及作用。 通过学习,了解地理实践的几种主要方式,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方法,培养地理实践力。 一、地理实验 1.地理实验是指运用相关设备、软件和材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法,通过相关地理活动检验地理结论或探索地理现象,进而获得地理事象本质特征的学习方式。 2.地理实验主要包括地理模型、学具等的制作与使用,以及一些演示和模拟实验。 3.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最后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4.地理实验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VR)等营造出仿真的地理场景或实验场景。 二、社会调查 1.概念:社会调查是指为了了解某一地理事象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查、人员访谈、问卷回答等形式获取直接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或寻求解决方案的研究方法。 2.内容:社会调查侧重人文地理内容的调查,如社区人口调查、城市交通状况调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等。 3.过程:社会调查一般包括方案设计、过程探究、结果分析等,调查过程中需明确调查目的、内容、分工、方法和预期成果,并制订调查方案,通过问卷或访谈进行调查,最后对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4.作用:社会调查有利于帮助我们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学习有用的地理,形成关注人文社会的思维习惯。 三、野外考察 1.概念:野外考察是指通过实地观察、观测、调查的形式,认识某一地区内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而获得有关地理事象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学习方式。 2.内容:野外考察侧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考察,如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河流考察、植被考察、地形地貌考察等。 3.作用:野外考察可以让我们近距离地亲近自然,知行合一,灵活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对学科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重难突破 重难点 选择合适的地理实践方式 1.地理实验适用场景:研究自然地理过程的机理(如风蚀作用、水土流失实验等)。 2.社会调查适用场景:研究人口迁移、土地利用变化、社区规划等人文地理内容。 3.野外考察适用场景:区域地理研究(如喀斯特地貌考察、生态系统调查)、灾害评估等。 跟踪训练 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水土流失成因探究实验。四次实验中只有表中所列的条件有变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实验结束后,坡面上都有残留沙土。下图为水土流失模型示意图与实物图,表格为该探究实验的结果统计。据此完成1~3题。 实验组 坡面坡度/度 降水强度/(毫米·时-1) 泥沙收集器中的泥沙量/克 甲 15 2 a 乙 25 2 b 丙 15 1 c 丁 25 1 d   1.实验装置中可调节水泵的作用主要是( A ) A.调节降雨器出水量 B.调节储水器储水水位 C.控制降雨器出水时长 D.控制雨量均匀分布 2.四次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C ) ①b>a ②c>d ③a>c ④d>b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以上实验说明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 D ) ①植被 ②坡度 ③降水强度 ④土质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基础巩固 (2025·广东江门期末)某校学生开展地理实验,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让水槽与水平面保持15°左右的夹角,快速抽去挡板,让水流冲击砝码,测量砝码被水流冲出的距离,并做记录。据此完成1~3题。 1.要想让砝码被水流冲出的距离更远,下列对实验装置的调整,正确的是( A ) A.调大夹角的度数 B.换为更重的砝码 C.减少容器中的水量 D.增加水槽的宽度 2.该地理实验探究的主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