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6502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阶段综合测评2(含答案)--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18903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图版,地理,高中,答案,学霸
    阶段综合测评(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A D C D B C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B D C B B A D B 21.(1)从顺直、宽阔的河道向弯曲、狭窄(或分汊、多沙洲)的河道转变。 (2)该河段地形平坦,长江水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形成多个小沙洲;淮河汇入长江后,与长江水流相互顶托,泥沙淤积量不断增加,沙洲合并且东西延伸扩大;沙洲面积继续扩大与北岸并岸,最后与江岸相连。 (3)航道变窄变浅,影响长江航道通畅,航运条件变差;河床泥沙不断淤积,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河道变迁,岸线不稳,危害沿线建筑设施。 22.(1)该市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和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2)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较强;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多晴天,无云或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23.(1)房型:②。原因:夏季白天相对较热,山区白天盛行谷风,气流由谷地吹向山坡;②房型塘在较低位置,气温比房屋低,气流由塘吹向房屋,和谷风叠加,风力大,水汽足;而①房型塘在山坡和房屋之间,气流向两侧分,和低海拔来的谷风方向相反,不利于穿堂风形成。 (2)铺设的位置:房屋之后,在山体和房屋之间。铺设在地面的鹅卵石和房屋、塘的比热容不同,鹅卵石比热容小,地面增温快,塘增温慢,房后鹅卵石,房前塘,增加房屋前后的温差;从而导致屋前地面气压升高,屋后气压降低,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气流由屋前向屋后的运动增强,即增强了穿堂风。 (3)鹅卵石地面与屋的位置见下图: 1.D 2.C [第1题,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图中沙丘地势高、坡度大,不属于冲积平原,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第2题,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时受山地阻挡,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坡面较缓,背风坡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C项。] 3.A 4.D [第3题,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第4题,喀斯特作用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等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水文、气候。] 5.C 6.D [第5题,丰水期洪水淹没河漫滩,泥沙沉积,图中的沙源完全在水下,对应③;在枯水期,河床中这部分泥沙出露,对应①;后经强风吹送搬运泥沙向高海拔岸边移动沉积,对应②;最后在河岸上沉积为沙丘,对应④,据此判断图示沙丘的发育阶段依次是③①②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6题,②阶段的泥沙已经不在河漫滩处,受河流流水作用影响极小,A、B错误;②阶段的泥沙堆积在离岸边较远的区域,已经远离河漫滩位置,这说明已经经历过风力的侵蚀搬运作用,在风力减小的时候泥沙沉积在此,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该景观,D正确,C错误。故选D。] 7.B 8.C [第7题,由于组成海岸的岩石性质不同,所以在海岸不断受到波浪影响时,伸入海洋的岬角受两侧海水的侵蚀,形成海蚀穴,对应①;海水不断冲击侵蚀,海蚀穴不断扩大连通,形成海蚀拱桥,对应④;在波浪作用下,海蚀作用不断加强,海蚀拱桥坍塌,形成海蚀柱,对应③;海蚀柱受海水侵蚀会逐渐变小,对应②。所以演化顺序是①④③②,故选B。第8题,三角洲和沙丘属于沉积地貌,而海蚀柱属于侵蚀地貌,A、B错误;冰斗的形成是冰川侵蚀与冻融风化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喀斯特漏斗的前身是溶洞,随着流水溶蚀的进一步加剧,溶洞顶部受重力作用发生坍塌,与海蚀拱桥坍塌形成海蚀柱过程类似,C正确。故选C。] 9.C 10.D 11.B [第9题,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