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八) 1.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存在时,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要产生力,两个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如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选项A正确,B、C错误;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才是测量力的工具,选项D错误。] 2.C [力具有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运动状态两个效果,水滴石穿、铁杵成针、逆风扬帆均体现了这两个作用效果,而“水中望月”是光的反射现象,“光阴飞逝”反映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性,与力的概念和规律没有联系。则C正确,A、B、D错误。] 3.D [因两图都没有标度,所以无法确定力的大小。] 4.BC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而不一定指向地心,A错误;由于地球对运输机的吸引而产生重力,同时运输机对地球也产生引力,B正确;任何力都有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C正确;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重力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D错误。] 5.BD [重力是地球对小球的作用力,而拉力是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力,这两个力不是同一个力,故A错误;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所以弹簧测力计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所受重力的大小相等,B正确;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所以小球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C错误,D正确。] 6.D [物体是否受重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A错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故不是一个力,B错误;杆秤的原理是杠杆原理,只能测质量不能测重力,C错误;在同一地点g为常数,由G=mg可知,重力与质量成正比,D正确。] 7.C [在薄板中央挖掉一个小圆板后,薄板质量减小,故重力减小。又因是均匀薄板,故其重心应在其几何中心,挖掉小圆板后重心位置不变,故C正确。] 8.B [金属丝的重心是组成金属丝的各质点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因此可以分段分析金属丝的受力。以金属丝的中点O为对称中心,选C点与A对称,D与B对称。将AB段对折成AB′后,AC段金属丝仍是以O为对称中心,则AC段的重心仍在O点,CD段和AB′段的重心都在其中点。由于CD段与AB段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在O点,则CD段与AB′段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必在O点左侧,则整个金属丝的重心左移,B正确。] 9.C [未装水的欹器竖立时,容器无法正立而是略有倾斜,说明它的重心略高于耳环,故A错误;装一半水时的欹器,整个容器正立起来,说明重心略低于耳环,故B错误,C正确;装满水时的欹器会自动倾倒,说明其重心高于耳环,故D错误。] 10.B [由题意可知,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木块,作为整体分析,长度为,根据重心的定义可知,两木块不翻倒且木块B伸出最长,应满足整体的重心恰好在桌子的边缘,即重心与A右边缘相距,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木块B伸出桌边的长度为,B项正确。] 11.解析:(1)铁链放在地面上时,其重心位置高度可以认为等于零,当刚好向上拉直时,它的重心在其中点位置,距地面,所以铁链的重心升高了。 (2)正方体的重心与其几何中心重合,如图所示。 原来重心高度为h1=;翻转后的重心高度为h2=a。 所以重心升高Δh=h2-h1=a-=a。 答案:(1) (2)a 2 / 2课时分层作业(八) 重力与重心 说明:单选题每小题4分,双选题每小题6分,本
组卷网,总分56分 ?题组一 力的描述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2.下列词语所隐含的物理现象,可用牛顿理论中力的概念和规律来解释的是( ) ①水滴石穿 ②铁杵成针 ③水中望月 ④逆风扬帆 ⑤光阴飞逝 A.①②③ B.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