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7087

【苏科版】八上1.1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1-0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3716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科版,八上,声音,是什么,同步,练习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声音是什么 一、单选题 1.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D.月球上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2.竹笛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可以发出悦耳的声音,吹笛时声源是(  ) A.竹笛 B.管内空气柱 C.管外空气 D.嘴 3.张华听到楼下的李明大声喊他去踢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张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B.李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的音调越高 C.李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D.张华根据喊声的音调判断出是李明 4.据我国应急管理局发布的信息,2023年上半年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43次。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学会避险和自救。下列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  ) A.见缝,从废墟中爬出来 B.用手握成喇叭状,不停地大声呼救 C.睡觉,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D.用硬物敲击墙壁等物,向营救人员求救 5.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A.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提高声音的音调 D.装饰、美观 6.小壮同学在一根足够长、装满水的笔直自来水管的一端用铁锤敲打一下,小勇同学在另一端将耳朵伏在水管上听,则小勇同学能听到响声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 7.王亮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王亮先后听到两个响声,先听到的是由   传来的响声,这说明声音在   中传播比在   中要快. 8.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   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要想听见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   米. 9.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10.据说,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另一端顶在钢琴上,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弹奏,这说明     可以传声.有的渔民利用诱鱼器(一种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把鱼吸引到网里,诱鱼器发出的声音是以    作为传声介质的,声音在这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要   (快/慢). 11.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   m/s;声音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在   中传播速度最慢。 1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这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三、科普阅读题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声音与温度 声音是发声体以声波的形式所进行的能量传播。一般来说,声音传播的距离大或是速度慢, 能量消耗就大,倘若声波的能量全部消耗在传播途中或是声波改变方向,人的耳朵就听不到声音了。而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弹性介质的种类和状况关系极大,通常说的声速每秒 340 米,其传播介质是 15℃的标准空气。事实上,我们身边的空气是不可能“标准”的,它的状况与各种气象要素的组合(也就是天气的状况)密不可分。 研究表明,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是成正比的,在近地层中,当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时, 声音的传播速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声音的射线就会向上弯曲(俗称“声音起飞了”);反之,当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就会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声波射线呈向下弯曲状, 给人的听觉就是“声音在下沉”。 在阴雨天气的白天,空气温度相对较低,越靠近地面,空气温度越高,声音的射线向空中弯曲,因而地面上的人就不容易听到远处的声音。在天气晴朗时的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