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回顾:日本简史 大化改新 幕府统治 天皇亲政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5世纪 646年 1192年 1868年 明治维新 德川幕府 镰仓幕府 室町幕府 源赖朝 大和政权 1192-1333年 1336-1573年 1603-1868年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七成作为贡租上缴,禁止农民自由离开土地、对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者征收收入七成的杂税。 ———摘编自《日本记》 壹 · 幕府统治,内忧外患———明治维新的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名义君主 掌握实权 统治基础 效忠将军 被统治阶级 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 内忧: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幕府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只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黑船事件 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入了日本横须贺港,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开港通商,这就是“黑船事件”。在武力威逼下,1854年,幕府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的《神奈川条约》。 壹 · 幕府统治,内忧外患———明治维新的背景 外患: 西方列强入侵, 材料一 这是锁国以来,外国军人首次踏上日本国土,从此打开了日本的大门。西方列强风闻日本开国,纷纷来到日本强行与其签订各自的不平等条约。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材料二:和当时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港之后的日本迅速成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开港仅仅半年,日本黄金就外流了100万两,国内经济萧条,市场混乱,物价飞涨,民怨四起。 ———《大国崛起》 直接原因 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加剧社会危机。 不思国患,不顾国辱,不奉天敕chì,将军之罪天地不容,神人皆愤。 ———吉田松阴·德川时代末期政治家 贰 · 倒幕运动,大政奉还———明治维新的前提 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 倒幕运动 1868年 中下级武士、西南强藩、朝廷公卿———倒幕派 中坚力量: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 1868年1月,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支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时间: 主要力量: 过程: 影响: 同年,倒幕派粉碎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 推翻了幕府统治,确立了明治政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 前提条件 明治维新初期,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出访欧美12国,对 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进行了全面考察。使节 团“目睹彼邦数百年来收获蓄积之文明成果,粲然夺目,始惊、 次醉、终狂”。 叁 · 富国强兵,全面西化———明治维新的内容 1.开始: 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始惊”:看到西方文明很惊讶;“次醉”:陶醉于西方文明之中; “终狂”:下决心发疯似地向西方学习。 2.特点: 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 明治天皇 3.政治纲领: 《五条誓文》(1868年3月)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 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表明了日本改革旧制度 向西方学习的决心 叁 · 富国强兵,全面西化———明治维新的内容 4.内容: ⑴政治: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东京 京都 大阪 材料: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