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8462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5课 红红火火中国年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4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4270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5课,课时,第二,中国,红红火火,道德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15课 红红火火中国年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清单 任务内容 任务预期 学前 1.访谈长辈,了解长辈那个年代的年俗。2.排练情景剧《我家的年夜饭》。 1.通过访谈了解年俗的变化。2.通过短剧感受年夜饭中的浓浓亲情。 学中 了解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 通过唱童谣、演短剧、看视频等方式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后 拍摄“我家的年味”照片或录制一段给家人的新年祝福。 感受年味,体会家的温暖和家人的爱。 ◆教学目标 1.感悟春节习俗中蕴含的亲情与代际传承意义。 2.通过角色体验,感受春节“团圆、感恩、祈福”的文化内涵。 3.知道春节已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初步了解中国年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春节习俗的美好情感和文化内涵。 难点 理解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春节民俗童谣视频《腊八歌》。 2.视频《春节从“联合国假日”到“人类非遗”》。 3.歌曲《红红火火中国年》。 4.PPT课件。 学生准备 1.采访长辈是怎样过年的,并做好记录。 2.试着排练情景剧《我家的年夜饭》。 情境导入 师:上节课,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家丰富多彩的年俗,有人把这些年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童谣,我们一起来学着唱一唱吧! 出示春节民俗童谣视频《腊八歌》。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教师和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唱。 [设计意图]这首童谣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从腊八节到春节的传统习俗,如喝腊八粥、打扫房子、蒸馒头等,展现了浓厚的年味和民俗文化。这样的安排既是对上节课内容的整体回顾,又是对课后实践活动的检验。学会了这首童谣,学生对春节的习俗就更加熟悉了。 精彩课堂 活动一:长辈眼里的中国年 师: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春节习俗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不同。你们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吗?现在拿出你们的采访稿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爷爷奶奶: 预设1:过年前全村杀一头猪,每家分一点,留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夜饭时,全家一起吃。 预设2:大年初一早上,一家人会到庙里烧香祈福,祈求来年平安和好运。 预设3:还会制作糖瓜供奉灶王爷。 预设4:大年初一会穿上长辈亲手做的新衣服新鞋子。 师:爷爷奶奶生活的年代物资匮乏,到了爸爸妈妈生活的年代,过年又是什么样的呢? 爸爸妈妈: 预设1:除夕夜放鞭炮、守岁、收压岁钱。 预设2:家里大人都忙着做年夜饭,小孩吃完饭到邻居家串门,邻居会拿出花生、糖果给大家吃。 预设3:可以一起看电视上的春节联欢晚会。 师: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过年的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了。 [设计意图]通过采访祖辈、父母,理解习俗变迁中的情感延续。 活动二:我们眼里的中国年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春节习俗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传统的准备工作逐渐被简化。例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现成的年货、春联和窗花,而不是亲手制作。细心的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哪些变化呢? 预设:除夕夜,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和在外地的叔叔说话。 师补充: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社交媒体等方式与远方的亲朋好友共度佳节,缓解了因地域分隔带来的思念之情。同时网络春节晚会线上拜年等新型庆祝形式也逐渐兴起,为春节增添了现代气息。除了现代技术方面的变化,还有其他方面的变化吗? 预设1:今年我们小区要组织大家一起迎新年。 预设2:今年春节我们要回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