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9020

第14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课件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36664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中国近代史说: 1.农民阶级爱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地主阶级自救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4.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和结果。掌握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内涵和意义。 2.理解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原因及必然性。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为寻求新的革命道路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 学习目标 仿“路”———南昌起义 1.背景: 材料:国民党迫害革命者数据统计 1927—1928上半年 1927—1932年 33.7万人 100万人以上 四一二革命政变 七一五革命政变 ①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②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一、南昌起义 只有走(俄国) 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 ———摘自《中共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记》(第一编 172页) 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目标?道路? 俄国革命道路: 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 城市暴动 包围农村 统一全国 Q:在俄国经验的指引下,中共进行了哪些旨在夺取中心城市的革命实践? 时间 地点 领导 经过 意义 1927年8月1日 江西南昌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南昌起义→占领南昌→主动撤离南下广东→途中受挫→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 占领南昌城 转战湘南 南下广东 材料1: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一、南昌起义 2.概况: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5页,完善南昌起义的相关信息 事件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经过结果 意义 南昌 起义 1927年 8月1日 江西南昌 江西大旅社 《南昌起义》油画,1959年黎冰鸿作 周恩来 贺龙 朱德 叶挺 刘伯承 刘爷煮粥喝 刘叶朱周贺 此外,陈毅、林彪、聂荣臻、叶剑英等也参与其中,十大元帅中有七位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南昌起义,可谓“英才辈出”。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后来,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 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暨“八一”南昌起义70周年,江泽民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八一精神: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材料1: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 材料2: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中共认为,广东军事地理上占有优势,工农运动也可称之为核心,加上财政丰裕,交通灵便,可以取广东为革命根据地。 思考:南昌起义胜利后,党为什么会决定将起义部队撤出南昌,转向广东? ①强敌“围剿”,南昌处境危险 ②南下广东,建立根据地,择机北伐 ③交通便利,利寻找国际援助 一、南昌起义 寻“路”—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南昌起义转战湘南,最终失败。中国共产党该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