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 “地球表面的变化” 单元的内容,聚焦风对地球表面的作用。教材通过聚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风如何改变地球表面,开展模拟实验(砂纸打磨岩石模拟风卷沙子对岩石的影响),并结合戈壁、沙漠、雅丹地貌等实例,帮助学生认识风的侵蚀、搬运等作用,体现了 “科学探究与实践” 的理念,让学生从模拟实验和实际现象中理解风对地形的塑造。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风有直观感受,但对风如何改变地球表面缺乏科学认知。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验,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讨论能力,不过对风的长期作用(如形成戈壁、沙漠)理解较抽象,需要通过模拟实验和实例分析来构建认识。 核心素养分析 科学观念 知道风通过侵蚀、搬运等作用改变地球表面,能识别风作用形成的地形(如戈壁、沙漠、雅丹地貌)。 科学思维 通过模拟实验现象和实例分析,培养归纳、推理的科学思维,能从实验与实际现象中提炼风对地球表面作用的规律。 探究实践 参与风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学会设计实验、观察记录,提升科学探究与实践操作能力。 态度责任 激发对地球表面变化的探究兴趣,培养关注自然现象、认识自然力量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风对岩石的侵蚀作用;了解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形成戈壁、沙漠等)。 教学难点 理解风的长期作用对地球表面地形的塑造;区分风与地震、火山喷发等引发地形变化的不同特点。 教具准备 岩石标本、砂纸、放大镜;戈壁、沙漠、雅丹地貌的图片或视频;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风卷起沙尘的图片,提问:“风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大家觉得风会对地球表面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经验,交流对风作用的初步想法,如 “风会吹走沙子”“风可能会把石头磨平” 等。 设计意图:从生活常见的风卷沙尘现象导入,引发学生对风作用的探究兴趣,紧扣聚焦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风怎样改变地球表面?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对改变地形发生着缓慢的作用,例如空气流动形成的风。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呢?”,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 学生活动: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猜想与想法。 设计意图:聚焦核心问题,激活学生已有认知,为后续探索明确方向。 (二)探索:风对地球表面的作用 讨论并记录看法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风对地球表面的作用”,并将看法记录在班级记录表或实验记录单上。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记录对风作用的看法,如 “风能吹跑土壤”“风能使沙子移动形成地貌” 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表达与记录能力。 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 教师活动:讲解模拟实验步骤:用放大镜观察岩石标本,记录其初始状态;用砂纸打磨岩石,模拟风卷沙子对岩石的侵蚀;观察打磨后岩石的变化,记录现象。发放岩石标本、砂纸、放大镜,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模拟实验,观察岩石打磨前后的变化,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风(沙子)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培养探究与观察能力。 了解更多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教师活动:展示戈壁、沙漠、雅丹地貌的图片或视频,结合文字资料,讲解风的侵蚀、搬运等作用如何形成这些地形(如大风将岩石破碎后的细小沙、土搬运,形成戈壁、沙漠;长期风蚀形成雅丹地貌)。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视频,倾听讲解,理解风对地球表面的长期塑造作用。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地形实例,帮助学生构建风对地球表面作用的完整认识。 (三)研讨:风的作用与地形变化 模拟实验中,什么力量使 “岩石” 发生了改变? 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