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自然宝藏 生物王国 教案 教材分析:从整体教材体系来看,《自然宝藏 生物王国》是《多彩贵州》五年级上册“专题一 宜人生态”中的重要一课,承接了对贵州自然环境总体认知的内容,同时为后续学习贵州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奠定基础,是学生构建“贵州生态美”整体认知的关键环节。具体到本课内容,首先介绍了贵州拥有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和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调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意义;接着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的多方面重要性;然后详细介绍了荔波喀斯特、施秉云台山、赤水丹霞、梵净山这几处世界自然遗产的独特之处;最后提及了爱护自然保护区的相关内容,各部分内容围绕“贵州生物资源丰富及保护”这一核心紧密相连,突出了贵州生物王国的魅力以及保护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在之前的学习中对自然环境和生物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理解简单的生态关系。他们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乐于探索和发现。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喜欢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不过,他们对于“生物多样性”“自然遗产”等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借助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学资源来帮助理解。而且,部分学生可能对贵州本地的自然遗产和生物资源了解不多,学习兴趣可能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以培养他们积极关注家乡生态、主动参与保护的学习态度。 一、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文本、观察图片资料,能说出贵州拥有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名称,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如为我们提供吃穿住用的资源、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初步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借助对荔波喀斯特、梵净山等世界自然遗产地特色的探究,运用图文结合、小组讨论的方法,分析贵州地理环境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影响,提升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增强对家乡自然景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参与“保护家乡生物多样性行动方案”的小组合作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至少两条切实可行的保护建议,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转化为初步的行动自觉。 二、教学重点 1.贵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特色:通过展示荔波喀斯特、施秉云台山、赤水丹霞、梵净山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各遗产地的独特之处,如荔波喀斯特“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美誉由来,梵净山97%的森林覆盖率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处遗产地,总结其特色并进行班级分享,加深对各遗产地特色的理解。 2.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结合教材中“我们的吃穿住用都离不开其他生物”等内容,列举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如粮食、衣物原料、药材等都来自生物。开展“生物与生活”连线活动,让学生将生物与对应的生活资源进行连线,直观感受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再引导学生总结生物多样性在提供资源、生态调节等方面的意义。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展示贵州部分生物面临威胁的案例或数据(如黔金丝猴的保护现状),引发学生思考。组织“保护与破坏”辩论小游戏,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观点,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而理解其必要性。 三、教学难点 1.贵州地理环境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影响:借助贵州地形地貌图,简要介绍贵州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如喀斯特地貌、不同海拔高度等。以梵净山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高森林覆盖率、适宜的气候等地理条件如何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之所,再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遗产地地理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2.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