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9991

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课件 讲义,共2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日期:2025-10-0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32377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综合,中国特色,必修,编版,统编,思想政治
    政治 必修1 1.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知识点一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含义与组成要素  含义: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实际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 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人)、劳动资料(生产工具)以及劳动对象 生产力的地位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的含义与组成要素 含义: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组成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这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的关系,起决定性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图示: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二者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 (2)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关系图如下:   3.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向前发展。 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吗? 提示:如果生产关系调整后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如果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知识点二 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统一性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多样性 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 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社会进步判断标准 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国家性质相同的国家,其国家制度是否一定相同? 提示:受到国家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虽然国家性质相同,但是不同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的国家制度。 知识点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科学真理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历史必然性 改革开放 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 国家建设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 党的发展 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 民族变革 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 文明传承 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