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20016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课件)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共28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49282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课外,28张,上册,八年级,2024,语文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 庭中有奇树 八年级语文 上册·统编版2024 1 学习目标 2 重点难点 3 课堂导入 4 探究新知 6 课堂练习 5 课堂小结 7 布置作业 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文学常识,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品读诗歌关键词句,体悟诗歌中表现的曲折情感。 反复诵读,学会正确处理诗歌节奏,能用契合诗歌情感的语 调进行诵读。 一 二 三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文学常识,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品读诗歌关键词句,体悟诗歌中表现的曲折情感。 把握古诗的写作手法及作用,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堂导入 同学们,古诗中常有“以树寄情”的妙笔 ——— 红豆寄相思,柳丝诉离别。今天我们要走进《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看一棵庭中“奇树”如何承载深情。 试想:春日庭院,繁花满枝,却无人共赏,独守空房的女子折花在手,忽然怔住 ——— 这花该寄给谁?风动花叶声里,藏着多少未说出口的思念? 让我们穿越千年时光,从这株“奇树”入手,触摸东汉文人笔下的相思离愁,感受古诗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抒情智慧。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探究新知 走近“古诗” 探究新知 了解《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其作者佚名,内容多写游子羁旅、思妇闺怨及人生失意,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等。 诗中抒发对爱情、亲情的渴望与怅惘,感慨人生短暂、命运无常,语言朴素自然,情感深沉真挚,善用比兴手法,意境浑融,被刘勰誉为 “五言之冠冕”,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探究新知 了解《古诗十九首》 1.行行重行行; 2.青青河畔草; 3.青青陵上柏; 4.今日良宴会; 5.迢迢牵牛星; 6.庭中有奇树; 7.西北有高楼; 8.明月皎夜光; 9.冉冉孤生竹; 10.涉江采芙蓉;11.回车驾言迈;12.东城高且长; 13.去者日以疏;14.驱车上东门;15.生年不满百; 16.凛凛岁云暮;17.孟冬寒气至;18.客从远方来; 19.明月何皎皎。 探究新知 了解《古诗十九首》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 “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 “千古五言之祖。”———王世贞 “谓之风余,谓之诗母。”———陆时雍 “五言之冠冕。”———刘勰 名家评价 读一读·正字音 探究新知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华(huā) 折(zhé) 遗(wèi) 馨(xīn) 读一读·明节奏 探究新知 节奏:五言诗句一般都是二三节奏,但也要根据诗意灵活把握。 押韵:古诗押韵不太严格,有时还会变韵;本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已经与近体诗接近。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读一读·晓诗意 探究新知 庭:堂阶前的院子。 奇:珍贵新奇的意思。 华:花。滋:就是指繁盛的意思。 攀条:攀引枝条。 荣:花朵。 遗:给予,馈赠。 馨香:意寓真挚纯洁、寄托深切的思念。 致:送达 足:值得。 但:只,仅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