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82146

1.1 磁生电的探索 教案 (4)

日期:2024-06-2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244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磁生,探索,教案
  • cover
1.1 磁生电的探索 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时表现出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实验与探究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教学重点:探究磁生电的原因。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猜想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电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请同学们大胆地设想一下:假如这个“地球村”没有电,人类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正当我们玩电脑游戏正酣、看足球世界杯电视实况转播之时,突然停电了,我们会多么的懊丧!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电流的磁效应,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H.C.Oersted 1777—1851)是如何发现这一现象的呢?我们知道奥斯特于1820年4月安排了这样一个实验:他用一个小的伽伐尼电池,让电流通过直径很小的铂丝,铂丝下放置了一个封闭在罩中的小磁针,将导线和磁针都沿磁子午线方向平行放置,接通电源,发现小磁针向垂直于导线的方向偏转过去。从而发现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这就是著名的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的这一发现宣告了统治物理学家长达200多年之久的“电和磁的分立性”观点的破灭。揭开了关于电和磁之间联系的研究序幕,普遍引起了这种对称的思考:能不能用磁体使导线中产生出电流?那么磁石是如何产生电的呢?学习了本节内容,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磁生电的探索历程:(简要介绍,以防影响后面学生探究)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重要人物在这方面的贡献。 (1)菲涅耳(A.J.Fresnel,1788—1827,法国物理学家)的贡献:在奥斯忒公布他的发现不久,菲涅耳就宣称他把磁铁放在螺旋线圈里,能够成功地由磁产生出电。但是当其他科学家按照这样做时,却没能产生出电,但是菲涅耳的这一发现却启发了安培于1821年着手于这一方面的探索。 (2)安培(A.M.Ampere,1775—1836),法国学家安培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个多匝线圈固定在竖直平面上,在这个线圈的内部的同一竖直平面悬挂一个可以转动的闭合线圈。他设想,当固定线圈中通以强电流时,悬挂的闭合线圈中也会产生某种电流而出现磁性;这时如果用一个强磁铁接近它,就会使中间的可动线圈转动起来。由于他只是在稳态情况下进行实验,所以未能探测到这种现象。 (3)科拉顿(D.Colladen,1802—1892):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将一块磁铁在线圈中移动,试图在螺线管中产生出电流。为避免磁铁对电流计的指针产生影响,他用一根很长的导线把螺线管和电流计连接起来,并把电流计放在隔壁的房间里。实验时,他将磁铁分别插入和拔出螺线管,然后再跑到隔壁房间观察电流计的摆动情况。但不管他跑的多快,始终没有看到电流计的偏转。 (4)亨利(J.Henry , 1797—1878)美国科学家亨利于1830年暑期,在研究绕有不同长度导线的电磁铁所产生的磁力大小时,把一个线圈与电流计相连,当线圈放在蹄形电磁铁的两极之间,当他给电磁铁通电时,电流计指针出现了摆动,断开电源时,电流计指针向相反方向摆动。由于新学期开学,他不得不停止了这一研究,因而错过了发表这一成果的时机,被誉为离发现“磁生电”现象只有一步之遥的人。 (5)法拉第(M.Farad 1791—1867)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自1821年就开始了磁生电的研究,他用强磁铁靠近闭合线圈,想在闭合线圈中产生出电流,均遭到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仍然坚定地进行各种实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于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现象。 3.磁生电的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磁是如何生点的?磁生电的条件是什么? 探究: 每张实验桌上需要提供仪器:①蹄形磁铁,②条形磁铁,③线圈(一组),④导体棒,⑤灵敏电流计,⑥滑线变阻器,⑦干电池,⑧导线,⑨物理支架,⑩开关等。 探究过程: (1)学生分组(4-6人) (2)各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