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21487

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课件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14814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一,必修,选择性,编版,高中
    单元检测试卷(一)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5·浙江强基联盟高二联考)清华简《系年》言及卫国分封云:“周成王、周公既迁殷民于洛邑,乃追念夏商之亡由,旁设出宗子,以作周厚屏,乃先建卫叔封于康丘,以侯殷之余民。”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实现了中原文化的广泛传播 B.起源于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C.确立周天子对地方直接管控 D.带有强烈的政治和军事目的 2.(2025·皖南八校高三开学摸底)商鞅认为“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粟爵粟任,则国富”“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些观点都在商鞅改革中得到体现。这反映了商鞅改革 A.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B.旨在增加国家的财富 C.打击了贵族的势力 D.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 3.(2024·内江高二下期末)在秦代,郡县间的文书,主要包括上级的要求和下级的请示与回复文书。下级在未得到回复的情况下不会擅自处理事件,若上级一直没有回复,则下级会一直追报,而郡一级机构会按期检查下级的文书情况,以避免遗漏。这一处理方式体现了 A.秦朝政治的制度核心 B.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 C.中央地方的平衡制约 D.上计制度的考核办法 4.(2025·玉溪高二月考)唐太宗时期设置政事堂,三省长官在此办公;玄宗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设置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作为其具体的行政机构,将尚书省管辖的六部迁徙到了政事堂。这一调整 A.造成了官员冗余现象 B.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 C.推动了相权再次集中 D.扩大了封建君主的权力 5.(2024·大理高二联考)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经历了秦汉时期郡县两级制,魏晋时期州郡县三级制,唐代道州县三级制,宋代州(府、军、监)和县两级制,清朝省府县三级制的演变调整。这种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D.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 6.(2025·重庆高二阶段练习)清代顺治十五年(1658)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贵州铜仁县历任知县共五十余人,平均任期不到四年。下表为部分知县任职情况。据此可知,清代前中期 姓名 籍贯 出身 任职时间 郭万国 河南许州人 不详 顺治十五年 冯修来 江南武进人 例监 康熙四年 王谨微 湖广襄阳人 进士 康熙四十七年 张太垌 湖北江陵人 进士 乾隆十四年 王光显 江南无锡人 荫生 乾隆四十三年 朱辅臣 江西高安人 监生 嘉庆九年 A.边疆开发取得突出进展 B.官员频繁更替阻碍地方发展 C.中央集权得到一定维护 D.知识分子践行经世致用理念 7.(2025·茂名高三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对于究竟什么样的制度和什么样的思潮造就了西方社会的繁荣富强,维新派显然并不清楚。维新派提出的改变政治体制的方案呈现出一种对西方的简单模仿的特点,而未真正理解政治体制同富强之间的内在联系。最能解释维新派这一状况的是 A.摇摆不定的阶级立场 B.根深蒂固的正统观念 C.对顽固派的妥协退让 D.救亡图存的急切心理 8.(2025·铜川高三月考)在辛亥革命中建立的共和民主制度下,虽然时时有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但违法、违规者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警告和反击。这种警告和反击,可能来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权力机构,可能来自反对党;可能来自社会舆论,甚至可能来自统治阶级内部或直接来自民众运动。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A.人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 B.五权分立模式不断完善 C.政治转型的趋势日益凸显 D.军阀权力斗争日趋激烈 9.(2025·合肥高二月考)毛泽东指出,抗日根据地推行的“三三制”政权,“其组织形式应该是民主集中制”,要在协商民主的实践中落实这一制度,关键在于实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这一论述体现了“三三制”原则的目标是 A.开始建立民主集中制的方式 B.实现抗日政权运转的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