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2.2 代数式的值 问题研究及现状调查 本节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2.2代数式的值;它是在前面学习了代数式的基础上,进行规范求值的过程,它既是对前面有理数知识的延伸,又是整式运算的基础,还是后面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知识是学好初中代数知识的一个良好开端,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鉴于教材安排,初一学生已经具有字母表示数这样的符号意识,并且具备在不同背景下列代数式的能力,我们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求代数式的值.通过求代数式的值,体会代数式是由计算程序反映的一种数量关系!在整节课的设计中,初步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再到特殊的数学思想和整体代入的数学思想;本节课的设计中,通过层层递进的各个环节对“抽象的代数式求值”,“认识代数式是一个计算程序”进行理解,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按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设计,感受代数式的值随字母的变化而变化,为将来函数的学习做铺垫。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在引入“代数式的值”时,通过一个“传数游戏”,引出了利用字母表示数、列出代数式以及求代数式的值来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进一步加深对代数式和代数式的值的理解,获得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对于每一个代数式,当字母给定某一个值时,将它代人式中的字母,就可计算出对应的代数式的值.这样,对于字母的每一个值,就有唯一确定的代数式的值与它对应.以后将会知道,一个代数式可以看做其中字母(作为自变量)的函数,实际上渗透了函数的初步思想. 2.教与学背景分析 2.1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学科素养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的概念以及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之后,对一些简单的代数式的实际应用。是今后学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应用等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代数解题时换元思想的最初应用。因此,本节课不仅有着实际应用价值,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2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一的学生,他们的认识偏向于感性思维,对于抽象的事物不容易理解,此外,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要逐步引导学生把抽象的代数式中的字母用具体的数字代替,使得这个代数式化简为具体的数字。达到具体与抽象相结合,使学生了解代数式的作用。 2.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含教具): 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引导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板演结合。 3.学习目标分析 3.1必备知识分析: 理解代数式值的意义,会求代数式的值,进一步理解代数式的作用。 3.2关键能力分析: 通过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的过程,初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通过实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的激情,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学习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理解代数式的值的意义;掌握代数式的值的解题格式。 学习难点:掌握代数式的值的解题格式;会用整体思想求代数式的值。 5.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说明 1、复习旧知 1、在下列各式: ①π﹣3,②ab=ba,③x,④2m﹣1>0,⑤ ,⑥ 中,是代数式的有 .(填序号) 2、用代数式表示:a的3倍与b的和的立方为 . 通过复习,感受字母表示数,了解代数式的意义,进而列出代数式。 2、游戏引入 3、概念学习 传数游戏游戏规则 将自己听到的数乘2再加1,报出结果,然后挑选下一位接龙的同学,当自己所报数值是三位数时游戏终止. 其余同学认真听,思考同学所报答案是否准确,错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