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如表电报描述的相关战役( ) 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害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武汉行营28日电 A.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 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2. 台儿庄战役结束的第三天,法国巴黎的各大报纸便争相在醒目的位置报道这次战役的消息,拿出很大篇幅夸耀中国军队机敏、勇敢的战斗精神。这是因为该战役( ) A. 打破了日本灭亡中国的迷梦 B.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和信心 C. 使日本既定战略的彻底破灭 D. 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3. 这场会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的广大地区。这场会战的胜利( ) A.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破灭 C.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仗 4. 1938年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大部分音乐工作者转入敌后或大后方,创作了《游击队歌》《八路军进行曲》等作品,之后这些作品被广大军民传唱。这反映了(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形成 B. 正面战场取得巨大战绩 C. 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日热情高涨 D. 各条战线欢庆抗战胜利 5.下列分别是我抗日军民在华北破袭铁路统计图和破袭铁路线场景。场景反映的破袭行动高潮出现在( ) A. 五四运动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6. 如图为菲律宾华侨妇女分会捐款慰劳八路军的信件。这反映了( ) 朱德将军勋鉴: 公率三军,捍卫北疆,捷报频传,侨众欣跃,本月6日特汇中行国币一万元,托为购制雨具,运交将军分发第八路军将士应用,谨此奉闻,并祝胜利。 菲岛分会主席李颜受敕谨启 1938年3月10日 A.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C. 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D. 敌后战场影响力扩大 7. 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小说《腐蚀》,刻画了国民党秘密警察破坏统一战线的罪恶。这部长篇,以小说形式阐明臭名昭著的历史事件的是( ) A. 1935年;华北事变 B. 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 C. 1941年;皖南事变 D. 1944年;豫湘桂大溃败 8. 抗战时期,“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华北平原上的一户人家写下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抗战到底”。这( ) A. 揭开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 B.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C. 反映了中华儿女血战到底的决心 D.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9. 1943年,中国远征军配合英美军队入缅作战,经过共同努力,打通了中印公路,加速和配合了盟军太平洋战场的进程。由此可见( ) A. 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B.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日本在亚洲战场上节节败退 D. 黄埔军校为抗日战争培养了军事和政治人才 10. 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里丘吉尔强调的是( ) A. 中国抗战的作用 B. 中东地区的重要性 C. 侵华日军的狂妄 D. 中英矛盾的消失 11.1937年,毛泽东在部署某次战役时,致电八路军总部及各师:“敌之战略计划是以大迂回姿势,企图夺取太原,威胁平汉线中央军而最后击破之,夺取黄河以北……”我军在战略上“展开于敌之侧翼,钳制敌之进攻太原与继续南下,援助晋绥军使之不过于损失力量”。这场战役发生在( ) A.北平 B.武汉 C.平型关 D.徐州 12.右侧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某次战役示意图。这次战役( ) A.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B.粉碎了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