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混点1 不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2024河南信阳期中)下图为我国云贵高原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示地貌名称及其形成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甲—石笋—流水侵蚀 B.乙—天坑—重力坍塌 C.丙—石钟乳—风力沉积 D.丁—石芽—流水化学沉积(淀积) 2.关于图示地区的主要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起伏变化为先变崎岖再变平坦 B.图中甲地貌较地下溶洞先形成 C.该地岩石多裂隙发育,蓄水能力强 D.图中水域全部靠地下暗河补给 易混点2 区分不同地貌的成因 (2024山西省实验中学期中改编)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4.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成因是( ) A.雨水侵蚀 B.喀斯特作用 C.海蚀作用 D.风化和风蚀作用 易错点 凹岸和凸岸的不同影响 (2025湖北荆州中学期中)读两幅图,完成下面两题。 5.a图中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搬运作用 ②侵蚀作用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b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a图中的(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B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为残丘,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A错误;乙为天坑,是地下岩层受到流水溶蚀作用先形成溶洞,而后由于失去支撑,顶部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坍塌形成的,B正确;丙为石钟乳、丁为石笋,是由流水化学沉积(淀积)作用形成的,C、D错误。石芽是溶沟间突起的石脊,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 2.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的地势起伏变化过程是先随流水溶蚀(侵蚀)作用逐渐变崎岖,后进一步接受侵蚀又趋于平坦,A正确;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无法确定,B错误;该地岩石为石灰岩,多裂隙发育,蓄水能力差,C错误;图示地区位于云贵高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图中水域还存在大气降水补给,D错误。 易混辨析 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作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景观如峰林、峰丛、石芽、洼地、溶洞等;另一类是流水的化学沉积(淀积)作用,形成景观如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本题组中的甲、乙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丙、丁为地下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和地下暗河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而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则是由流水化学沉积(淀积)作用形成的。 3.B 黄土高原本身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加上黄土高原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因此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成因是流水侵蚀作用,B正确。 4.D 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其分布于埃及的沙漠环境中,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风化、风力作用为主。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主要是因为长期受风化和风蚀作用,D正确;雨水侵蚀主要发生在降雨较多的地区,喀斯特作用主要发生在有可溶性岩石分布、降水较多的地区,海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海岸地带,A、B、C均错误。 易混辨析 常见地貌类型主要有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判断某地貌具体属于何种地貌,一要看其所处的位置,二要看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三要看其他特殊的条件。石灰岩分布区多喀斯特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河流地貌,干旱、半干旱地区多风沙地貌,沿海地区多海岸地貌,但具体是何种地貌,不能仅看位置,还要结合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就第3、4题而言,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半湿润地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