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体验单元《分类与打包》 教学设计 单元 体验单元 课题 分类与打包 课时 1 设计 学校 电话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观察捐赠的物品,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外部特征。 科学思维 根据事物的外在特征,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 探究实践 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 态度责任 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 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找出物品的外在特征。 教学 难点 能根据事物的外在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 准备 教师:课件 小组:书包、铅笔、橡皮、彩笔、跳绳、足球、各类玩具、衣服(包括二手)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 一、问题情境(3分钟)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9月5日是什么日子吗? 生:中华慈善日。 师:是的。在中华慈善日到来之际,学校号召少先队员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捐赠物品。 生:接到通知后大家都纷纷行动起来,我捐了课外书。 生:我捐了玩具。 生:…… 师:同学们都是爱心人士啊!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大家捐了这么多物品,摆放在教室太占地方了,得赶紧打包送到大队部。 师:面对这么多的物品应该怎样打包呢? 生:先分类,再打包。 2.提出问题 师:怎样给物品分类才方便打包呢? 生:…… 聚焦问题,揭示本课主题。 二、问题与猜想(5分钟) 师:同学们,教室里有很多大家捐赠的物品,我拍了一张照片。还有一些班级捐赠的物品已经送到了少先队活动室,我也拍了一张照片,请大家看这两张照片,你们能告诉我上面都有什么吗?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同一类的物品? 生1:书、本、橡皮、尺子……这些都是学习用品。 生2:模型飞机、布娃娃、电动小熊……这些都是玩具。 生3:裙子、毛衣、羽绒服……这些是衣服。 师:刚才这几个同学总结得很好,他们根据用途已经对物品进行了分类,是不是按照用途给物品分类就方便打包了呢?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分类方法方便物品打包呢? 通过感官简单认识不同物品的特征,学习相关分类知识,对更深层次地按照大小、软硬等分类具有启发作用,为完成活动任务做准备。 三、探究与结论(20分钟) 问题1:给物品打包要符合哪些标准? 师:我们给物品打包要符合哪些标准呢?请小组进行讨论并确定打包标准。 (小组讨论) 师:说一说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1:方便寻找。 生2:节省空间。 生3:不能损坏物品。 生4:…… 师:根据各小组讨论的结果,我们确定下来的打包标准是“方便寻找、节省空间、不损坏物品”。 问题2:我们可以按照什么给物品分类? 师:为了方便打包,我们首先要对物品进行分类,按照什么给物品分类呢?小组成员讨论一下。 生1:按软硬给物品分类,软的可以压缩,节省空间。 生2:把用途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方便查找。 生3:按大小分类,大的单独打包,小的集中打包。 生4:…… 师:按照大家讨论的办法,我们先试着分一分吧。 (活动:学生动手对捐赠的物品进行第一次分类) 问题3:怎样分类才有助于打包? 师:通过刚才的实践操作,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们按照用途对物品进行分类,发现玩具中的塑料飞机容易刮破布娃娃,不能达到打包的要求。 生2:…… 师:看来我们只按照用途分类的话会遇到新的问题,比如玩具类物品的大小、软硬不同打包在一起不方便,甚至会损坏物品,那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我们可以先按用途分类后,再按照新的标准再次分类。 师:哪个同学可以举个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