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1937.7.8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对国民党确定抗战路线起了推动作用。 洛川会议遗址 洛川会议 亡国论主要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散布的一种谬论。在抗战以前,他们散布“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如果抗战,必会做阿比西尼亚”等悲观论调。抗战开始后,他们又说什么“再战必亡”。 ———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室编著《毛泽东哲学思想二十讲》 速胜论是党内王明等人和国民党的另一些人的观点。他们存在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以为中国抗战很快就能取得胜利。 ———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室编著《毛泽东哲学思想二十讲》 过于悲观 过于乐观 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论持久战》 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日本 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 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 中国 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 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论持久战》的发表有何意义?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对全国抗战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最坚定的维护者。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统治集团内投降、分裂、倒退活动严重,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危机。1939年,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 在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维护了统一战线的团结抗战大局。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施行的各项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措施: 政治上: 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按照“三三制”原则,实行民主建政 材料:实行普遍的选举,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制度。在政府人员中,共产党员应只占三分之一,非党进步分子与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二,这就是在八路军、新四军活动区域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这些非共产党人员,不问他们有无党派关系及属于何党何派,只要他们抗日并愿与共产党合作就可以参加。 ———刘少奇《论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12月) 进步人士 中间人士 共产党员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机构成员构成 军事上: 推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人民负担。 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 经济上: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调动各阶级抗战积极性。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政策的不同及其原因 (1)不同: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地革命,其目的是争取农民的支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地主减租减息、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