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27119

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025-2026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3次 大小:651246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1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课件,2025-2026
    (课件网) 八年级历史上册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1947年10月10日) 抗战胜利后,为充分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决定把原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 第六条 除本法第九条乙项所规定者外,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 ———《中国土地法大纲》(节选)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乡村全部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农具、耕畜、房屋等。 (1)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人民拥护 《中国土地法大纲》 宣传 《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随后又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1947年 国民党统治区域 解放区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头一年,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 抗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战略上敌攻我守。 (2)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后,战场由解放区转向国统 区。解放区军民由守转攻。随后,其他各战场也 转入进攻。 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形势图 战术:关门打狗 林彪 罗荣桓 刘亚楼 (1)兵力对比:东北战场的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 (2)两军态势: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我军在东北 根据地的战备物资充足,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 (3)战局延伸: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 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战术:中间突破 据不完全统计,在淮海战役中,江淮、豫皖苏地区人民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