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山、西畴2025届初中毕业生五月质量监测试卷 历史 (全卷共两个大题,29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古代各王朝都把祭祀五帝作为国家的重大活动,作为族属和国家认同的基础,形成了不断“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对五帝的尊崇祭拜与中华一统的观念反映了( ) A.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B. 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 C. 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 D.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二里头遗址。遗址中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还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墓葬群。这体现了( ) A. 早期国家的形成 B. 青铜铸造的发达 C. 社会分化的加剧 D. 城市规划的完善 3. 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了大量两汉木质简牍,包括文告、司法文书、户版、典籍等。简牍中出现了益州郡所属县地名10余个,以及“始元四年”“永建五(年)”等纪年文字。这说明,汉代云南地区( ) A. 已纳入中原王朝管辖 B. 享有较大地方自主权 C. 延续了分封制传统 D. 民族交流交融密切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掌控,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识。世家大族子弟垄断了官场中的中高级职位,平民子弟很难晋升。隋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创立了( )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郡县制 5. 宋代在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以管理商舶,征收关税,收买进口物资。南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因此,南宋一如北宋重视发挥市舶司的作用。这反映南宋( ) A. 民族间不断交流交融 B.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强 D. 鼓励海外贸易发展 6. “驱荷寇,播一世英名,藩王正气参天地;辟荆榛,开千秋伟业,国姓遗风耀古今。”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鉴真东渡日本 D. 乾隆帝平定叛乱 7.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序列第一的浮雕,描绘着“一箱又一箱的烟土,被倾倒入销烟池中,在浓烟滚滚的混沌背景下,是销烟志士们清晰而坚毅的神情”。这一壮举被视为中国近代反侵略的序幕。这块纪念碑展现的是( ) A. 虎门销烟 B. 五四运动 C. 抗日战争 D. 人民解放战争 8. 1901年初,经过反复谈判,列强向清政府提出正式“议和”条件。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次签订的议和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9. 某学校在云南昆明组织了“重走护国桥,弘扬爱国魂”的研学活动,与其有关的史实是( ) A. 袁世凯称帝 B. 护国战争 C. 二次革命 D. 宋教仁遇刺 10. 小历同学在查找资料过程中,输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等关键词,他最有可能搜到的历史信息是( ) A. 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B.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C. 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 D.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 11. 1940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从下图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 这次战役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 C. 这次战役在江西万家岭给予日军重创 D. 这次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12. 1951年,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捐献飞机大炮、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及爱国丰产等运动,竭尽全力保障前线的物资供给。五一节前后,全国有2亿多人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